第185章 电商拓新(1 / 5)
子时?乡村电商,深夜筹备
六巷非遗电商工作室的灯光亮至深夜,阿银正和团队调试直播设备。背景板用竹草编的布料装饰,上面挂着核心文创产品:0.5mm 藤丝编的收纳盒、999 纯银的刻字书签、陶草釉色的迷你茶具,每件产品旁都摆着对应的草木标识 —— 验艺草证明竹编合格,银草标注银饰纯度。“明天首场直播要突出‘本土非遗 + 实用’,” 阿银对着镜头彩排,“比如这款收纳盒,既能放化妆品,又能当装饰,藤丝是老竹坡的楠竹做的,大家看,验艺草贴上去泛绿,绝对正宗。”
林羽协助整理直播流程:开场用 3 分钟介绍六巷非遗(老竹坡、楠竹加工厂、研学基地),接着分板块展示产品(竹编类、银饰类、陶瓷类),每个产品都演示 “草木检测” 环节,比如用银草测银饰、验艺草测竹编,中间穿插 “非遗知识问答”(如 “六艺竹编的入门藤丝是多少毫米?”),答对的观众抽奖送验艺草标本。“还要准备应急方案,比如网络卡顿就切换 4G,产品库存不足就实时更新链接,” 林羽指着后台的库存表,“西安分中心调的 200 个收纳盒已经入库,苏州分中心的银饰书签备了 300 套,够首场直播卖。”
子时半,团队模拟直播流程,阿银扮演主播,林羽当观众提问:“收纳盒能定制尺寸吗?” 阿银立刻回应:“可以!定制款需要 7 天,我们会用验艺草全程检测藤丝,保证和样品一样好,” 旁边的客服小妹同步记录 “定制需求”,标注 “优先对接西安分中心”。调试结束时,窗外已泛鱼肚白,阿银望着满桌的产品,突然觉得电商是连接六巷与城市的 “新桥梁”:“以前咱们的文创只能在店里卖,现在直播一开,全国的人都能买到,” 林羽点头,突然懂得 “电商筹备非易事,细节护航拓渠道” 的真意 —— 非遗本土深耕的新路径,藏在流程的打磨、应急的准备、产品的展示里,藏在每个为城乡连接铺路的瞬间。
丑时?匠艺档案,笔墨留痕
六巷工坊的档案室里,赵阿公、孙阿婆正和高校团队整理 “老匠人技艺档案”。赵阿公的档案里,除了文字记录的 “竹编选竹口诀”(“三看:看竹龄、看竹身、看竹节,三验:验韧性、验粗细、验无虫”),还附了他手绘的 “藤丝劈制步骤图”,图上用红笔标注 “0.5mm 藤丝要从竹身中段劈,纤维最韧”;孙阿婆的档案则收录了 “银饰焊接温度表”,从新手 750c到老手 800c,每个温度对应的银料状态都有详细描述,还夹着一片用了 30 年的银草标本,“这片草测过的银料,比秤还准,” 孙阿婆摩挲着草叶,“现在要把它记进档案,让后人知道怎么用。”
林羽协助分类档案:按 “竹编、银饰、木雕、陶瓷” 四大类,每类都分 “技艺口诀、工具使用、常见问题、修复方法”,还加入视频二维码,扫码能看老匠人现场演示。“赵阿公的‘竹编断丝修复法’很实用,要重点记录,” 林羽指着视频片段,“之前有游客的竹编挂件断了,阿公用这个方法修好了,游客说‘比新的还结实’。”
丑时末,首批 10 份档案整理完毕,封面用竹草汁染成的纸制作,烫着 “六巷匠艺档案” 的银草纹。赵阿公望着档案,突然想起年轻时跟父亲学竹编的场景:“那时候没有纸,口诀都记在心里,现在有了档案,手艺就不会丢了,” 孙阿婆点头:“要让后人知道,咱们的手艺不是随便做的,有口诀、有标准、有门道。” 林羽望着整齐的档案,突然懂得 “匠艺档案非易事,笔墨留痕守初心” 的道理 —— 非遗本土深耕的传承根基,藏在口诀的记录、工具的描述、视频的留存里,藏在每个为技艺传世铺路的瞬间。
寅时?技能大赛,赛前备战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