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迈向国际(2 / 5)

加入书签

设计图,“你看,这样修改后,上次博览会的订单比之前多了 30%。”

林羽通过数字平台远程查看特训情况,发现阿竹在西安分中心搭建了 “少年非遗课堂” 线上测试频道,正试着直播教观众编迷你竹筐,虽然观看人数只有几百,但互动率很高,“不错,刚开始不用追求人数,先把内容做好,” 林羽在评论区留言鼓励,“下次可以加个‘连麦指导’,观众编不好的地方,你实时教。” 望着少年们专注的模样,林羽突然懂得 “少年培训非易事,能力进阶挑大梁” 的道理 —— 非遗年轻化的希望,藏在直播的学习、设计的实践、线上的尝试里,藏在每个为成长付出的瞬间。

辰时?原料调配,联盟协同

武汉原料枢纽的仓库里,老周正紧急协调原料:西安分中心赶制皮影灯,楠竹藤丝库存不足;广州分中心要生产陶瓷广绣茶具,陶土需要补充;昆明分中心的竹编傣锦挂毯接到文旅订单,傣锦丝线不够。“先给西安调 500 公斤藤丝,走加急物流,确保明天到货;广州的陶土联系杭州分中心暂借,他们上周刚进了一批;昆明的傣锦丝线让当地供应商优先供货,差价由联盟补,” 老周对着电话有条不紊地安排,手边的标样草叶片压着原料调配表,每个需求旁都标着 “紧急” 或 “常规”。

林羽帮忙跟踪物流信息:西安的藤丝已出库,预计 12 小时后到达;广州的陶土正在装车,杭州分中心还附了 “陶土烧制温度建议”;昆明的傣锦丝线供应商承诺 4 小时内送货到分中心。“联盟就是要相互帮衬,” 老周挂了电话,“不能让任何一个分中心因为原料卡壳,耽误订单。”

突然,负责检测的工作人员报告:一批发往苏州分中心的银料纯度略低(998.5‰),未达 999‰标准。老周立刻决定:“这批银料暂时封存,联系苏州分中心先用库存,我们重新调配合格银料,明天一早送达,绝不能让不合格原料影响产品质量。” 林羽望着老周坚定的神情,突然懂得 “原料调配非易事,联盟协同破难题” 的道理 —— 非遗供应链的稳定,藏在紧急的协调、标准的坚守、互助的默契里,藏在每个为生产兜底的瞬间。

巳时?Ip 开发,文化赋能

联盟总部的会议室里,赵阿公、孙阿婆与影视公司的编剧团队讨论 “六艺非遗动画” 剧本。编剧拿出初稿:故事以少年阿竹、阿银在六巷学手艺为主线,穿插老竹坡寻竹、苏州传艺、成都融合的情节,还加入了 “验艺草辨真伪”“标样草定标准” 的草木元素。“要突出老手艺的温度,” 孙阿婆建议,“比如加一段阿银学焊接总失败,孙阿婆用银草叶片教他辨温度的情节,既真实又感人。”

林羽帮忙整理剧本里的技艺细节:竹编的藤丝粗细、银饰的焊接温度、木雕的雕刻深度,都要按六艺标准标注,确保动画不误导观众。“动画不仅是讲故事,更是传播非遗知识,” 林羽说,“比如主角编竹筐时,屏幕右下角可以弹出‘0.5mm 藤丝最适合新手’的小提示。”

影视公司负责人突然提出想在动画里加入 “六艺非遗数字平台” 的植入,让主角通过平台学习技艺、联系分中心,“这样既能宣传平台,又能让观众知道现实中真的能学非遗,” 负责人说。赵阿公点头同意:“只要不影响故事,能帮非遗传播,我们都支持。” 望着讨论热烈的场景,林羽突然懂得 “Ip 开发非易事,文化赋能扩影响” 的道理 —— 非遗 Ip 化的核心,藏在故事的真实、细节的准确、传播的巧思里,藏在每个为文化赋能的瞬间。

午时?文旅合作,地域融合

昆明分中心的竹编傣锦工坊里,阿竹正和当地文旅部门的工作人员商量 “非遗文旅线路”:游客先到工坊体验竹编傣锦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