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非遗焕新(1 / 5)
子时?城际运输,展品护持
载着六艺展品的货车行驶在前往省城的高速上,赵阿公坐在副驾,手里攥着 “护展草”—— 叶片紧贴着装有银木发簪的锦盒,露水在草叶上凝成细珠,随着车身颠簸轻轻晃动,却始终不滴落。“这草是老辈传下的‘稳物草’,” 赵阿公指尖摩挲草叶,“当年我爹送竹编去省城参赛,就靠它稳住易碎品,如今带这么多精贵展品,更得靠它护着。”
林羽在后车厢检查展品:楠竹框架用竹草编织的软绳固定,陶绣茶具裹着绣草织的棉垫,“六艺小匠” 衍生品装在嵌有标准草的泡沫盒里,每个展品的角落都贴着 “轻拿轻放” 的纸条,纸条旁压着联盟草叶片,“《巡展护品手册》里说‘草随品护,绳与垫应’,” 林羽数着草叶数量,“省城站是高校联动的关键展,可不能出半点差错。”
阿竹突然发现木雕 “六巷起源” 牌的边角有点松动,他立刻取出木草汁液,用棉签蘸着涂抹缝隙,再用木草叶片压住:“阿公说木草汁能粘木料,还能让纹路更贴合。” 半小时后,木牌稳固如初,木草的叶片与木牌纹路融为一体,“这是‘草木补隙’!” 赵阿公回头看了一眼,“当年我爹修老竹椅,就用这法子,比胶水还管用。” 林羽望着修复好的木牌,突然明白 “城际运输非易事,草木护持稳展品” 的真意 —— 非遗传播从不在仓促的赶路里,而藏在稳物草的护持、木草汁的修补、少年的细心的里,藏在每个为展品护航的瞬间。
丑时?展馆对接,高校支援
凌晨三点,货车抵达省城非遗展馆,早已等候在此的省城美院师生立刻上前帮忙卸展品。带队的李教授是非遗设计专家,他带来了 “展陈草”—— 叶片能映出最优展陈方案,露水落在草叶上,竟在地面投射出展区布局图:原料区靠窗边,借自然光显草木生机;技艺区在中央,方便观众围观演示;高校协作区设互动屏幕,展示设计过程;文创区连收银台,动线更顺畅,“这草是我们实验室培育的‘智能展陈草’,” 李教授指着投影,“能根据展品特性和观众动线,自动优化布局,省了不少时间。”
林羽帮忙对照布局图摆放展品,发现高校师生不仅力气大,还懂展陈细节:他们用竹草编的支架托起楠竹标本,用银草做的反光板突出银饰光泽,用陶草铺的展台衬显陶瓷温润,“这是‘专业赋能,展陈提质’,” 林羽摸着展台边缘,“比我们自己摆的,更显学术感和美感。”
陈师傅负责对接 “非遗实验室” 设备 —— 高校带来的 3d 扫描仪、文创打印机,能扫描展品生成数字模型,还能现场打印迷你文创。联盟草的叶片贴在设备旁,与六艺展品的草木纹路形成共振,“这是‘设备认艺’!” 李教授笑着说,“说明我们的设备能和你们的手艺兼容,后面的协作肯定顺利。” 林羽望着忙碌的师生,突然懂得 “展馆对接非易事,高校支援提效率” 的道理 —— 非遗传播从不在闭门造车的布置里,而藏在展陈草的指引、师生的专业、设备的兼容里,藏在每个为展区赋能的瞬间。
寅时?学术研讨,标准深化
展馆的会议室里,老匠人、高校专家、联盟伙伴围坐在一起,召开 “六艺非遗标准学术研讨会”。赵阿公带来《六艺匠艺标准手册》,提出 “竹编藤丝粗细 0.5mm” 的行业标准建议;李教授则用显微镜展示藤丝的纤维结构,证明 “0.5mm 既能保证韧性,又能降低编织难度”;陈师傅补充 “邻市青藤可作为补充原料,纤维密度与楠竹相近”,三方共同完善标准细节。
林羽帮忙记录研讨内容,发现高校专家用 “非遗技艺数据库” 比对六艺标准:竹编的纹路密度与清代《竹谱》记载的 “细编六纹” 吻合,银饰的焊接温度与现代金属工艺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