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气循道(2 / 4)

加入书签

“藏者归冬,生者归春,长者归夏,收者归秋,不用人教。”

林羽帮着清节给新栽的草木培土,小寒的蜡梅蓄势待发,大寒的山茶含苞欲放,立春的迎春已鼓出绿芽,在中央浑天石旁连成一圈。他想起《玄志》里的话:“草木知节令,冬者闭藏,春者抽条,夏者舒展,秋者收敛,各从其时。” 这些沉默的植物正顺着天地的法则蓄力,让节气的气能穿过根系,在坛心交融 —— 原来天地从不需要刻意的 “催促”,只需要人放下执念,像草木般顺着节令生长,在循环中寻得平衡。

辰时?日破雾障,光分二十四气

日头刚穿透雾层,阳光便在坛心投下二十四道界线,将节气坛分成明暗二十四区。夏至石在光里泛着金红,冬至石在影里沉如墨,石缝里的草木突然有了动静,立春的迎春微微展瓣,立夏的石榴则舒展新叶 —— 这是《玄志》记载的 “日分节令”,每日此时都会显现,提醒世人 “岁时自有分际”。

玄节道长领着众人在坛心站定,春石区的人面朝东方,夏石区的人面朝南方,秋石区的人面朝西方,冬石区的人面朝北方,“此刻人是节气的显形,” 他的声音在光与影间回荡,“春者吸青阳之生气,夏者纳朱明之盛气,秋者收白藏之杀气,冬者藏玄英之精气,呼吸相和,便是天地的呼吸。” 节叔端来刚蒸的二十四节气糕,立春放萝卜糕,清明放艾糕,端午放枣糕,冬至放米糕,“早上做糕时,二十四样正好各一份,” 他笑着说,“节气要匀,吃食也得匀。”

林羽拿起一块米糕,醇厚的口感带着冬藏的沉实;再拿起一块萝卜糕,清辛的滋味含着春生的萌动,突然懂了 “食饮有节” 的真意 —— 原来最寻常的食物里,也藏着节气的平衡,就像这米与萝卜的藏生、温凉,看似对立,实则互补,共同滋养着人的生命,就像节气坛的冬与春,看似分隔,实则相依。

巳时?人坛相融,节令流转

村民们在坛上忙活,春石区的人修枝嫁接,夏石区的人引水灌溉,秋石区的人晾晒谷物,冬石区的人修补农具。林羽注意到,清明石旁每插下一株柳苗,谷雨石边便有人浇一桶水,小满石旁每收一篮菜籽,芒种石边便有人播一行种,仿佛有无形的链条在连接各节令的动作 ——“这是‘人坛相感’,” 玄节道长指着众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循环往复,无有穷尽。”

孩子们在坛心玩游戏,一会儿模仿杨柳抽条(清明),一会儿模仿蝉鸣高树(夏至),一会儿模仿雁阵南飞(白露),一会儿模仿寒梅傲雪(小寒),二十四节气的特征切换自如。林羽望着他们,突然觉得所谓 “节气”,不过是生命的自然显象 —— 萌动与繁盛、收敛与蛰伏,从不需要刻意调和,就像岁时的流转,自有平衡的法则。就像这节气坛上的人们,看似各有分工,实则在无形的链条里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循环图景。

午时?日悬坛心,二十四气归中

日头正中时,二十四节气石的阴影在坛心交叠成圆。冬至的影与夏至的影相互交错,春分的光与秋分的光彼此映照,最终都融入中央的浑天石,石缝里的草木也朝着圆心倾斜,叶片交织成网 —— 这是《玄志》记载的 “节气归中”,每日此时,二十四气的精华都会向中央汇聚,显 “浑天归一” 之象。

玄节道长将各石上的水同时倒入坛心的凹处,二十四色水在凹里旋转,很快交融成清澈的透明,“这便是‘气能合节’,” 他指着旋转的水,“节气非孤立,乃相续相生,归中方显岁时本源。” 节婶端来二十四碗菜,春分放香椿,夏至放黄瓜,秋分放蟹肉,冬至放羊肉,众人夹菜时,自然地按节气流转的顺序取食,没人刻意安排,却吃得五味调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