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道贯微明(2 / 4)

加入书签

星打个招呼。”

林羽望着松烟袅袅升起,与星光相融,突然明白 “地轴通玄” 从不是神话 —— 大地的脉络本就与星轨相连,就像人的呼吸连着空气,从不需要刻意证明。清轴递来块烤红薯,皮上的焦纹竟与地脉图重合,“刚从脉边刨的,” 他笑出酒窝,“地脉连味道都记得。”

亥时?脉息入梦,道在微尘

月光重新漫上坛时,林羽躺在地轴石旁,听着地脉在石下均匀起伏。玄轴道长的鼾声与地脉共振,像两段相和的弦。他想起白天种种:南瓜的纹路、蚯蚓的轨迹、孩童踩动的震颤…… 原来天地从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守护,只需要人弯下腰,听见微尘里的道,看见脉络中的神。

风过草动,卷柏的叶尖扫过石面,留下转瞬即逝的痕。林羽突然懂了,所谓宿命从不是前定的路,而是地脉与万物的相认 —— 就像他此刻躺在石上,不是他选择了地轴坛,而是地脉借他的体温,延续了中断百年的呼吸,就像卷柏借石缝扎根,不是石在包容草,而是草在替石说出沉默的道。

坛外传来地婶的咳嗽声,混着远处的犬吠,与地脉的震颤融在一起。林羽闭上眼,感觉自己正变成坛的一部分,变成地脉延伸的须,在月光里轻轻摇晃,与星、与云、与南瓜的甜、与松脂的香,共成这天地间,最寻常也最神圣的呼吸。

丑时?天根潜萌,石吐玉津

残月沉向西山时,天根坛的 “天根石” 正渗出细密的水珠。林羽跪在石前,掌心贴着冰凉的石面,能清晰触到内部传来的搏动,像有株无形的根在石髓里伸展。石缝间的天冬草裹着夜露,肉质根在暗处结成网,将石上模糊的星纹一一串联 —— 玄根道长说,此刻的天根最真切,会把星气凝在露里,让俯身的人尝到 “天地相哺” 的甘醇。

“你尝那草尖的露,” 道长的拂尘扫过草叶,带起一串银亮的珠,“与北斗第七星的光味同。” 林羽摘下片天冬叶,将叶尖的露送入口中,果然尝到清冽中带着微甜的甘,像含了颗会化的星。《天根坛玄志》摊在青石案上,宋代的麻纸记载着:“天根非石,乃星气入地之窍;草非蔓,实天根垂地之须。”

清根捧着个陶钵走来,里面盛着从 “天根井” 汲的水,“师父说此刻的井水能显天根,” 他将水倒在石凹里,水面立刻浮起淡银色的纹路,与天冬的根须精准相契,“就像墨在宣纸上晕开,井水晕的是天地的筋络。” 林羽望着水中晃动的银线,忽然悟了 “道在稊稗” 的深意 —— 天的根从不在高远的星河里,而藏在天冬的肉质根、夜露的甘味、童子捧水的指缝间,藏在每个对细碎之物心存虔敬的瞬间。

卯时?星退人至,与根相逐

东方刚泛鱼肚白,村民们已挎着竹篮来。根婶将新收的天麻种在坛边的土里,“去年把天麻埋在天根纹上,挖出来时根须都带着银亮的丝,” 她拍着手上的土,“老话说‘天根爱实诚’,你肯弯腰侍弄它,它就肯给你长好东西。” 老根蹲在天根石旁,用竹篾清理石缝里的枯草根,篾片每动一下,都与石内的搏动合拍,“这活儿得顺纹路走,” 他头也不抬,“就像给娃娃梳辫子,逆着来要疼哭的。”

林羽帮着清根给新栽的玉竹培土,指尖触到土里钻动的蛴螬,忽然想起玄根道长说的 “土中藏天”。这些肥白的虫儿正把腐叶嚼成沃土,让天根的气息能穿过土层,渗进玉竹的根 —— 原来天地从不需要刻意的 “修补”,只需要人收起妄心,像蛴螬般做脉络里的寻常一物。

巳时?日触坛脊,影逐根移

日头刚爬上坛顶的脊兽,天根石的影子已拉成细长的线,与石上的天根纹重合。这是《玄志》记载的 “日根相缠”,每月仅朔日能遇见。玄根道长领着众人在坛心静坐,听自己的心跳与石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