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雨坛润生(2 / 4)
坛润脉,” 他望着雨停后仍泛着泥浆的坛阶,“现在种上灵草,哪怕只能慢一点土壤侵蚀,也算赎点罪。” 玄润道长煮了壶水芹茶,茶汤清冽如泉:“《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护坛是敬雨之心,种草是还坛之灵,不过是循环往复罢了。” 林羽望着石缝中舒展的润脉草,叶片在微风中沾着水珠却不腐烂,突然懂了 “以柔化水” 的真意 —— 不是对抗雨水的烈,而是用草木的坚韧,在水蚀土中寻得通脉的缝隙。
上午的种植遇挫。坛顶的雨神龛区域,土壤侵蚀度达 5.2 级,灵草幼苗刚栽下就被泥浆淹没,雨工的测淤仪显示此处泥浆厚度达 20 厘米(常年暴雨导致土壤持续流失):“这是‘水蚀亢盛’之区,” 玄润道长取出桃木剑,在雨神龛周边画出简易八卦图,“坛顶属‘坤’位,土气过湿(雨水属土),需先引疏泄之气。” 他让弟子们采集山涧的竹枝,编织成 “疏水帘”,沿坛壁内侧铺设,“此为‘疏水生脉’之法,” 玄润解释,“竹枝属木,木能疏土,可引坛内积水,散坛外暴雨,待灵草扎根后,自能阴阳调和。” 林羽想起《太初规则》中 “水有强弱,化有疏泄,草木能解” 的批注,与玄润的 “阴阳平衡” 之道不谋而合,便让团队找来废弃的竹筐,装满坛边的碎石,按八卦方位摆在疏水帘外侧:“既不阻水循环,又能疏积水,恰合‘过犹不及’的中道。”
山下村落的村民们挑着竹筐来了。以采水生药材为生的雨婶捧着个旧陶罐,罐身上的水芹纹是她奶奶年轻时画的,“这雨坛没衰败时,我们的药篓里总能采到‘润脉草’,” 她指着坛顶的泥浆区,“2023 年的《雨坛环境报告》记载‘土壤侵蚀速率较十年前加快 4 倍’。” 林羽接过雨婶递来的灵草苗,发现根部裹的陶土中混着草木灰 —— 玄润道长特意调制的 “通脉灵土”,“草木灰能疏水,陶土能护根,” 玄润捻起一撮陶土,“雨坛因水蚀而润脉紊乱,需以此暂稳土气,待灵草成势,自能润脉流通。” 很快,周边的气象观测员、文物爱好者都来了,有人带来雨量计测坛内外雨量差,有人要帮灵草 “开光”,坛前的空地上竟摆起了简易的法坛。
中午的日头最烈时,玄润道长的 “疏水工” 显效。雨神龛的泥浆厚度降至 8 厘米,被淹没的灵草幼苗从泥中探出头,雨工的检测仪显示土壤侵蚀度稳定在 4.5 级:“你看这疏水帘的纹路,” 玄润指着竹枝的排列,顺着水流方向倾斜 30 度,既疏积水又导雨水,“阴阳相生,方得长久,若一味疏水,反会让草木‘阳盛阴衰’,难以存活。” 老雨扛着块带水纹的石板走来,石面上天然形成的纹路如雨水流动:“这是去年塌方时从坛顶救下的‘润脉石’,” 他用湿布擦去石面泥浆,“道长说可将它嵌在坛心中央,当‘镇坛石’。” 林羽与众人合力将石板嵌在坛心核心处,玄润洒下五谷:“《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石为坛之骨,草木为坛之魂,骨魂相依,方为润生。”
午休时,林羽跟着玄润道长沿雨坛巡查。坛侧的导雨沟早已被泥浆堵塞,沟壁上的雨纹刻字被淤泥覆盖;坛后的储雨池被塌方的石块填满,池底的青铜雨符已锈蚀;观旁的 “润脉泉” 被泥浆渗透,泉水泛着浑浊的土黄色,只有几株耐涝的水藻在泉边勉强存活。“此处为‘离’位,属火,火能生土(土壤属土),需种耐涝灵草化之,” 玄润在泉边插上泽泻枝,“泽泻属木,木能克土,可引泉边积水,散周边泥浆。” 走过废弃的雨符库,库壁的石缝里长出丛水芹,叶片贴石生长,根系深入石缝,“这草能‘化水蚀’,” 玄润摘下片叶子,“根系能分泌黏液,将松散土壤凝结成团,比任何化学固土剂都管用。” 林羽想起《太初规则》中 “水有黏滞,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