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风穴通玄(3 / 4)

加入书签

导,草木能解” 的记载,与玄风的 “玄脉相通” 之说,竟如出一辙。

下午的种植转向穴壁的符咒刻字缝隙。林羽依玄风 “顺刻固植法”,将刻字缝隙中的风蚀岩屑轻轻清理,底层铺 10 厘米厚的草木灰(玄风称其为 “固沙灰”,能吸附沙粒),中层填腐叶土与风穴岩粉的混合物,“草木灰柔而固沙,风穴岩粉刚而固刻,” 玄风往土中掺着干沙蓬叶,“二者相济,既能让灵草扎根,又能保护刻字,就像给刻字装绿色固沙膜。” 老风用硬度仪检测,符咒刻字处的岩质硬度比之前提升 1.6 度:“这便是‘道法自然’的智慧,” 他记录数据,“不用化学加固剂,只借草木之力,既保古貌,又护石刻。”

黄土高原生态与文物保护研究所的师生们背着采样箱来了。他们要在风穴建立 “沙生岩生药草园”,采集灵草样本研究其固沙护岩机制,显微镜下,玄脉草的根系能分泌多糖类物质,将风蚀岩屑黏结成稳定结构,沙蒿的叶片能阻挡沙粒流动,沙棘的菌丝能深入岩缝,增强岩质的整体性。“这些数据要发表在《中国道教黄土高原生态研究》,” 戴眼镜的教授调试着检测仪,“标题就叫‘道家风穴通玄思想与灵草固沙护岩技术的融合实践’,让更多人知道传统智慧的现代价值。” 林羽看着学生们给灵草标注五行属性 —— 玄脉草属土(通脉)、沙蒿属木(固沙)、沙棘属水(保水),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种植,是在以草木为笔,在风穴的刻字上书写 “阴阳调和” 的通玄篇章。

傍晚的风沙骤至,林羽与众人忙着加固穴壁上的灵草。玄风却立于穴前,任由风沙打湿道袍,手中八卦镜的镜面在风沙中映出风穴的全貌:“《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此沙为‘玄脉之沙’,可助灵草扎根,无需躲避。” 风沙顺着穴壁的岩缝飘落,在灵草根部形成薄薄的沙层,老风抹着脸上的沙笑:“以前刮风怕岩屑剥落,现在有了灵草,反倒盼着风来,这就是‘变害为利’啊!” 风沙中,穴门的 “镇穴石” 被沙尘覆盖得愈发清晰,灵草在风沙中舒展叶片,仿佛整个风穴都在风沙的滋养下,慢慢恢复玄脉的活力。

晚饭在石屋的土灶旁吃,铁锅炖的山鸡飘着玄脉草香,肉的鲜嫩裹着沙生草木的苦涩。玄风道长取出珍藏的 “通玄茶”,茶叶采自穴旁的野生沙棘叶,用炭火烘干而成:“此茶吸风穴玄脉而生,性温而味醇,” 他给每人斟茶,“恰如风穴的灵草,虽生在风蚀岩之中,却有固沙之性。” 风工从包里掏出份检测报告,最新数据显示风穴岩质风蚀速率较之前减缓 55%:“达到文物保护标准了,” 他眼里闪着光,“再种半年,就能在穴前种观赏型灵草,给游客展示风穴通玄的意境。”

夜里整理资料时,林羽将《太初规则》与《道德经》并置案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对应 “风穴之生,始于玄脉,成于阴阳,盛于天地”;“无为而治” 对应 “不强行干预,只顺岩之势”;“阴阳平衡” 对应 “风蚀灵草,相生相克”。窗外的风沙还在下,沙尘顺着穴壁的岩缝飘落,在石屋前汇成小小的沙堆,玄风在月下打坐,口中默念《清静经》:“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林羽突然悟了,所谓 “通玄”,从来不是强行固沙的固化,而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顺应风穴的玄脉,借草木的力量,让被风蚀损伤的洞穴自行愈合。

深夜的风穴突然传来响动。林羽举着手电出去,光柱里惊起只沙雀,翅膀扫过穴壁的岩面,发出清脆的回响,嘴里叼着的草籽身上沾着玄脉草的黏液。玄风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此鸟为‘风穴之灵’,常来洞穴筑巢,今携灵草籽,是玄脉复苏之意。” 林羽蹲在穴门岩缝旁,发现被沙雀踩踏过的玄脉草,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