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炉畔生荣(3 / 5)

加入书签

,是在给沉寂的工业遗产注入自然的灵魂。

傍晚的雷阵雨突袭厂区。林羽和工人们忙着加固钢渣堆上的灵草种植网,韩博士则监测着土壤重金属的迁移情况,雨点敲打钢板的声音如战鼓,灵草的叶片在雨水中反倒更显鲜亮。“你看这排水多顺畅,” 罗师傅抹着脸上的雨水笑,“当年建钢厂时特意设计了 1.5% 的排水坡度,现在刚好给灵草洗去叶面的钢尘,一点不浪费。” 雨幕中,高炉的钢构在灵草覆盖下如绿色的巨人,雨水顺着钢渣堆的种植沟流淌,在冷却水池里汇成清澈的溪流,仿佛整个厂区都变成了工业与自然共生的博物馆。

晚饭在旧食堂的大圆桌吃,铸铁锅里的炖菜飘着灵草香,土豆的绵软裹着草木的清苦。李阿姨端来坛腌萝卜,坛子的泥封上印着 “2014” 的字样:“这是钢厂停产那年腌的,” 她给每个人夹菜,“那时候想着以后没了钢厂该咋活,现在种了灵草,总算看到盼头了。” 韩博士从恒温箱里拿出份检测报告,最新数据显示厂区表层土壤镉含量降至 65mg\/kg:“达到工业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了,” 她眼里闪着光,“再种两年,就能在轻度污染区种经济作物,给居民增加收入。”

夜里整理资料时,林羽把《工业场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标准》与《太初规则》做比对。发现很多智慧不谋而合,比如 “风险管控” 与 “灵草固毒”,“生态修复” 与 “植物净化”,只是技术路径不同。窗外的雨还在下,雨水顺着高炉的管道流淌,在钢渣堆间汇成细小的溪流,他给小陈发去消息:“需要批机床造型种植盆,用废弃机床零件切割焊接,涂覆防腐层,能嵌在旧车间的钢柱旁,既保留工业元素又种植灵草,就像给旧厂留个活记忆。”

深夜的厂区突然传来响动。林羽举着手电出去,光柱里惊起只夜鹰,翅膀扫过锈蚀的钢门,发出空洞的回响,嘴里叼着的虫子身上沾着灵草的黏液。他想起韩博士说的 “工业生态链”,突然明白旧工业区不仅是污染场,也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蹲在钢渣堆的种植网旁,发现被夜鹰粪便滋养的灵草长得格外粗壮 —— 原来工业的坚硬与自然的柔软,能在黑暗里孕育出更顽强的生命。

第二天清晨,机械厂送来了机床造型种植盆。用废弃车床的卡盘做盆底,铣刀做盆沿,表面保留着原始的切削痕迹,“按您说的防腐标准做的,” 师傅用盐酸测试,“浸泡 24 小时无锈蚀,比陶瓷盆耐用。” 林羽和工人们将种植盆沿旧车间的钢柱排列,种上耐碱的灵草品种,金属的冷色与叶片的绿色形成强烈对比:“这叫‘工业记忆绿化’,” 他调整盆体角度时说,“既能提醒后人工业的历史,又能净化残留的毒物,就像给旧厂立绿色纪念碑。”

韩博士的团队开始布设智能监测网。传感器伪装成螺栓、阀门的样子,藏在灵草丛中,“能实时监测土壤重金属、石油烃浓度和灵草生长指标,” 她调试着物联网终端,“超标时自动启动喷淋系统,就像给旧厂装智能医生。” 社区志愿者们则在制作 “工业植物图谱”,每个灵草品种都标注着耐受污染物类型与生长周期,“扫二维码能看钢厂历史与修复过程,” 戴老花镜的退休教师展示图谱,“比单纯的解说牌有意思多了。”

中午的 “工业生态市集” 设在旧轧钢车间。林羽和工人们摆了个 “灵草解毒站”,展示灵草在不同重金属浓度下的生长状态,玻璃缸里的钢渣土壤经灵草处理后,重金属含量大幅下降,旁边的展板上贴着《太初规则》与《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对照条文。穿工装的老工人用模型演示炼钢流程,当讲到灵草如何将重金属从土壤转移到地上部分时,围观的居民发出阵阵惊叹。罗师傅趁机展示他收藏的炼钢工具,锈迹斑斑的钢钎旁,摆着灵草根系清理过的干净钢渣:“这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