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废畔生荣(3 / 4)

加入书签

给污水处理系统装了加速器。” 环保志愿者们则在制作 “灵草成长日记”,每块种植箱旁都立着二维码牌,“扫码能看实时数据,” 戴防护手套的女生调试设备,“比单纯的公示牌有意思多了。”

中午的 “环保市集” 设在中转站门口。林羽和志愿者们摆了个 “垃圾变宝展”,玻璃柜里的灵草标本旁,摆着用回收塑料做的花盆,旁边播放着灵草吸收污染物的延时摄影。王师傅趁机展示他的 “渗滤液净化实验”,两杯同样浑浊的水,经过灵草过滤的那杯变得清澈,“这比活性炭过滤还管用,” 他举着杯子给居民看,“以后处理污水,说不定就靠这些草了!”

下午的垂直绿化在车间外墙展开。林羽教大家用 “钢网固定法”,在混凝土墙上焊接菱形钢网,网眼填改良土与椰糠的混合物,“《营造法式》说‘壁植需借铁力,方能持久’,” 他往网眼栽着藤蔓灵草,“枝条能顺着钢网攀爬,既挡阳光降温,又能吸附墙面的污染物,就像给车间穿件绿铠甲。” 赵博士用红外热像仪扫描,有灵草覆盖的墙面比裸露处低 8c:“这叫‘生态降温’,” 她对比数据,“能让压缩机组的散热效率提升 15%,比装空调省电费。”

摄影爱好者们扛着相机来了。他们镜头下的中转站灵草有种悲壮的美:灵草缠绕的钢网与垃圾山形成强烈对比,种植箱里的幼苗在黑褐色污水中绽放绿意,王师傅操作铲车时灵草叶沾在安全帽上的画面更是动人。“这些照片要参加环保影展,” 戴防毒面具的摄影师说,“标题就叫‘腐朽中的生机’,让更多人知道垃圾场也能变绿洲。” 林羽看着取景器里的画面,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种植,是在给人类的废弃物注入自然的救赎力。

傍晚的雷暴让中转站的排水系统满负荷运转。林羽和工人们忙着加固种植箱的锚链,赵博士则检查监测仪的防水性能,雨水砸在铁皮棚上的声音如战鼓,灵草的叶片在风雨中反倒更显挺拔。“你看这挡水墙多结实,” 王师傅抹着脸上的雨水笑,“当年为防雨季溃坝,墙基打了三米深,现在刚好给灵草挡雨,一点不浪费。” 雨幕中,中转站的探照灯透过雨珠,在灵草叶上投下斑驳的光点,像无数跳动的希望。

收摊后的聚餐在休息室举行,塑料布铺在水泥地上,摆着各家带来的家常菜:张大妈的灵草炒鸡蛋、王师傅的酱肉、志愿者做的凉拌灵草。李主任端着搪瓷杯站起来,对着中转站的方向敬了杯:“第一杯敬辛苦的环卫工,第二杯敬灵草,第三杯敬所有让垃圾变资源的努力。” 酒液洒在灵草盆栽的土壤里,很快被根须吸收,仿佛泥土也在分享这份重生的喜悦。

夜里整理资料时,林羽把《生活垃圾处理规范》与《太初规则》做比对。发现很多理念可以互补,比如 “分类处理” 与 “草木分区净化”,“无害化处置” 与 “植物转化”,只是手段不同。窗外的雨还在下,雨水冲刷过的灵草区泛着新鲜的绿意,他给小陈发去消息:“需要批‘垃圾再生花盆’,用粉碎的塑料与秸秆压制,内置灵草种子,居民领回去浇水就能长,就像给环保理念找个载体。”

第三天清晨,雨过天晴的中转站弥漫着湿润的泥土香。林羽乘巡检车巡查,发现渗滤液池的灵草已经长到 60 厘米高,根系在水中结成致密的网,拦截着细小的悬浮物,赵博士说这是 “生物膜成熟的标志”。堆肥区的灵草间,有灰喜鹊在啄食,王师傅说这种鸟对环境极其敏感,“有它们在,就说明臭味小多了。” 志愿者们在入口竖起展示牌,照片记录着中转站从垃圾场到绿草地的变化,旁边写着 “每平方米灵草每天能吸收 800 克污染物”,像给参观者上堂无声的环保课。

垃圾生态馆的开馆仪式就在旧车库举行。穿校服的孩子们捧着灵草苗,沿着展板排成队,将幼苗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