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烟塔生荣(3 / 4)
这叫‘零碳环保’。” 老王趁机展示他收藏的电厂老照片,黑白影像里的 1980 年代,烟囱冒着黑烟,厂区周边寸草不生,“那时候只懂发电不懂环保,” 他叹气说,“现在种灵草,总算明白绿水青山才是真财富。”
下午的垂直绿化在输煤栈桥展开。林羽教大家用 “悬篮种植法”,在栈桥两侧的钢构上悬挂种植篮,篮内填着粉煤灰改良土,“《农政全书》说‘高架植草,不占寸土’,” 他往土中掺着腐熟的秸秆,“根系能顺着钢构缝隙生长,既不影响结构安全又能吸附粉尘,就像给栈桥穿件绿外套。” 楚博士用粉尘采样仪对比测试,数据显示有灵草覆盖的区域粉尘浓度降低 42%:“这叫‘生物拦截’,” 她展示报告,“比加装防尘网省钱,还能美化环境,一举两得。”
摄影爱好者们扛着相机来了。他们镜头下的电厂灵草有种刚柔并济的美:烟塔旁的绿环与钢铁形成强烈反差,栈桥悬挂的花篮如绿色瀑布,工人检修设备时与灵草的合影更是动人。“这些照片要参加工业摄影展,” 戴防毒面具的摄影师说,“标题就叫‘黑色能源的绿色救赎’,让更多人知道工厂也能这么美。” 林羽看着取景器里的画面,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种植,是在给工业文明注入生态的温度。
傍晚的雷阵雨让厂区的能见度骤降。林羽和工人们忙着加固悬篮的挂钩,楚博士则检查监测仪的防雨罩,雨水敲打冷却塔的声音如万马奔腾,灵草的叶片在雨水中反倒更显翠绿。“你看这雨水多干净,” 老王抹着脸上的雨水笑,“脱硫塔把二氧化硫变成了石膏,灵草又把粉尘挡在了外面,现在的雨水浇花不烧叶,这叫科技加自然的力量。” 雨幕中,烟囱排出的白雾与雨云融为一体,灵草在雨里舒展的样子,像在贪婪地吮吸着洁净的甘霖。
职工食堂的晚饭加了道灵草炒鸡蛋。灵草用的是外围种植带的芳香品种,炒出来的菜带着淡淡的柠檬香,“这草比厂里发的口罩管用,” 负责巡检的小张说,“在脱硫塔周边待久了,闻着它就不觉得呛,这叫‘天然空气清新剂’。” 楚博士从包里掏出份大气质量报告,最新数据显示 pm2.5 浓度降至 75μg\/m3:“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了,” 她眼里闪着光,“再种两个月,就能达到一级标准,周边居民终于能开窗通风了。”
夜里整理资料时,林羽把《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太初规则》做比对。发现很多理念可以融合,比如 “脱硫脱硝” 与 “灵草固硫”,“除尘净化” 与 “叶片吸附”,只是技术路径不同。窗外的雨还在下,雨水顺着烟塔的排水管流淌,在地面汇成碱性的溪流,他给小陈发去消息:“需要批灵草主题的纪念品,用脱硫石膏做花盆,里面种着吸霾灵草,送给周边居民当‘空气监测仪’,就像给每家每户送份健康保障。”
第三天清晨,雨过天晴的厂区弥漫着湿润的草木香。林羽乘巡检车巡查,发现输煤栈桥的灵草已经爬满了三分之一的钢构,叶片上的粉尘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楚博士说这是 “自然与工业的完美协作”。冷却塔周边的灵草间,有戴胜鸟在筑巢,老王说这种鸟对空气质量极其敏感,“有它们在,就说明电厂的空气真的变好了。” 工人们在厂门口竖起电子屏,实时显示灵草种植前后的环境数据对比,路过的居民纷纷驻足,有人拿出手机拍照,有人对着屏幕竖起大拇指。
绿色能源馆的开馆仪式就在旧检修车间举行。穿工装的工人们捧着灵草苗,沿着生产线排成队,将幼苗栽进馆前的石膏种植箱。馆长给林羽颁发了 “生态先锋” 证书,证书封面用的是再生纸:“要把灵草净化做成互动展项,” 馆长展开证书,“让参观者亲手操作粉尘吸附实验,知道环保不是口号是行动。” 周边学校的师生们带来了 “我的绿色能源梦”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