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水厂阀畔(3 / 4)

加入书签

根系分泌的多糖,比人工絮凝剂更环保,古人早就懂这个道理。” 老王趁机展示他收藏的水质检测记录,泛黄的纸页上记着 “1979 年,出厂水合格率 100%,未使用任何化学药剂”,“那时候全靠砂滤和沉淀,” 他笑着说,“现在有灵草帮忙,总算能回到过去的好水。”

下午的垂直绿化在清水池壁展开。林羽教大家用 “壁挂种植槽”,在池壁安装 pVc 管制成的种植槽,槽内填着腐殖土与蛭石的混合物,“《农政全书》说‘水上植草,水下得清’,” 他往槽里栽着垂吊型灵草,“枝条能垂到水面,根系分泌的物质直接入水,就像给池壁挂了串绿色药剂。” 崔博士用激光粒度仪检测,数据显示经灵草处理的水,颗粒直径比普通处理的小 20%:“这是生物絮凝的优势,” 她对比报告,“能去除常规方法难以处理的微小颗粒,这叫生态优势。”

摄影爱好者们扛着相机来了。他们镜头下的水厂灵草有种工业诗意:滤池上方的浮岛如绿色的云,灵草的根系在透明槽里如水晶帘,老职工检查灵草生长的背影与现代化设备形成奇妙对比。“这些照片要做成城市明信片,” 戴偏振镜的摄影师说,“标题就叫‘生命之水’,让更多人知道自来水是怎么来的。” 林羽看着取景器里的画面,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种植,是在给冰冷的工业流程注入生命的温度。

傍晚的雷阵雨让沉淀池的水位上涨。林羽和职工们忙着加固浮岛的锚链,崔博士则检查智能系统的防水性能,雨水敲打池面的声音如鼓点,灵草的叶片在雨水中更显翠绿。“你看这应急排水多顺畅,” 老王抹着脸上的雨水笑,“当年建池时就考虑了百年一遇的洪水,现在刚好给灵草换水,一点不浪费。” 雨幕中,清水池的溢洪道泛起白浪,裹挟着灵草的净化物质流向城市管网,像给千家万户送去绿色的祝福。

水厂食堂的晚饭加了道灵草豆腐汤。灵草用的是清水池旁的品种,炖出来的汤带着甘甜的矿物质味,“这汤比矿泉水还解渴,” 张姨舀着豆腐说,“以后泡茶就用这水厂的水,肯定比以前香。” 崔博士从包里掏出份全分析报告,最新数据显示出厂水的溶解氧比以前提高 2mg\/L:“达到优质饮用水标准了,” 她眼里闪着光,“再优化一个月,就能实现‘少药甚至无药’运行,给市民喝上真正的生态水。”

夜里整理资料时,林羽把《自来水厂运行规范》里的处理参数与《太初规则》做比对。发现很多理念一脉相承,比如 “慢滤池” 与 “灵草缓释净化”,“预处理” 与 “梯级种植”,只是技术手段不同。窗外的雨还在下,雨水顺着水厂的排水管流淌,在地面汇成细小的溪流,他给小陈发去消息:“需要批‘灵草水质监测盒’,内置不同品种的灵草,市民能通过叶片状态判断水质,就像给家里装个绿色检测仪。”

第三天清晨,雨过天晴的水厂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林羽乘巡检车巡查,发现清水池壁的灵草已经垂到水面,根系在水中形成细密的网,崔博士说这是 “天然的超滤膜”。取水口的网箱里,小鱼在灵草间穿梭,老王说这种 “棒花鱼” 对水质要求极高,“有它们在,就说明水真的干净了。” 职工们在厂区门口竖起展示牌,彩色图表直观展示灵草种植前后的水质变化,旁边写着 “每平方米灵草每天能净化 5 吨水”,像给市民交了份绿色答卷。

“饮水思源馆” 的开馆仪式就在旧办公楼前举行。穿校服的孩子们捧着灵草苗,沿着水厂的工艺流程路线排成队,将幼苗栽进各个处理单元。馆长给林羽颁发了 “活水使者” 证书,证书封面用的是水厂处理后的再生纸:“要把灵草净化做成沉浸式展项,” 馆长展开证书,“让参观者亲手操作简易过滤装置,知道每滴水都来之不易。” 周边学校的师生们带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