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栈畔生荣(2 / 4)

加入书签

975 年还种过水稻,《区志》里都记着‘仓前有田,仓后有塘’。” 林羽接过小葱,发现篮子底垫着张快递单,上面印着的 “生鲜保鲜” 字样被灵草叶盖住 —— 是李婶特意放的,“孙子说这草能净化空气,” 她用围裙擦着手笑,“林先生要是不嫌弃,我们社区认养快递站门口的种植带,天天来浇水。” 很快,网购达人、外卖骑手都来了,有人带来包装废料做花盆,有人提出用无人机给灵草浇水,园区的停车场很快排起长队。

傍晚的霞光给货柜镀上金红色时,魏博士的检测仪终于传来好消息。经过微生物处理的区域,油分含量降至 0.2%,灵草幼苗的发黄叶片间冒出新芽,“你看,” 她指着显微镜下的菌群活动,“这些细菌把长链烷烃切成短链,刚好成了灵草的养分,就像给毒物改造成营养品。” 孙工扛着捆废纸箱走来,纸浆在暮色里泛着白,“管委会要把旧调度楼改造成‘绿色物流馆’,” 他抖着纸浆纤维,“馆长想请你在馆前做组灵草降解实验,既当展品又当教材,就像给物流园挂块环保牌。”

晚饭前的空闲,林羽跟着老杨沿分拣线巡查。扫码枪的滴滴声此起彼伏,传送带载着包裹如流动的星河,分拣口的缝隙里,几株马齿苋正顺着电缆攀爬。“三号仓库的冷风机滴水,” 老杨指着墙角的湿痕,“半年就泡出片青苔,灵草肯定也能在这活。” 走过危险品仓库,隔离栏的铁网缠着丛葎草,卷须上还挂着片快递面单,“这草能驱蚊,” 老杨扯下片叶子,“夏天分拣员就靠它提神,比风油精管用。”

夜里的物流园格外繁忙。林羽在调度室整理记录,笔记本上画满货柜间隙的种植示意图,标注着不同区域灵草的生长差异:“冷链区:株高 8cm,叶片厚(储水);常温区:株高 12cm,叶片薄(透气);分拣区:株高 5cm,耐踩踏(韧性强)。” 窗外传来货车倒车的提示音,车灯在货柜墙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像给钢铁森林打了束追光。他摸出手机给小陈发去设计图:“需要一批模块化种植盒,用再生塑料做成抽屉式,能塞进货柜间隙,既不占地又能随货柜移动,就像给物流园装个移动花园。”

深夜的分拣中心突然传来异响。林羽披衣出去,借着应急灯看见只刺猬正在种植箱里刨土,嘴里叼着颗被灵草缠住的蛴螬。他想起魏博士说的 “生物防治链”,突然明白健康的生态系统里,每个角色都有存在的意义。蹲在货柜旁看刺猬消失在黑暗中,发现被翻动的土壤变得松软,灵草的根系在疏松的土中舒展 —— 原来草木的生命力,在人为干扰中比自然环境里更顽强。

第二天清晨,再生塑料厂送来了模块化种植盒。抽屉式的盒子侧面有透气孔,底部的滑轮刚好卡进货柜底的凹槽,“按您说的标准尺寸做的,” 厂长踩着盒子测试承重,“能承受 50 公斤压力,十个连起来就是面绿墙。” 林羽和工人们将种植盒塞进货柜间隙,盒与盒之间用卡扣连接,形成可移动的绿带:“这叫‘动态绿化’,” 他调整滑轮方向时说,“货柜移动时能跟着挪,就像给物流园装了道会走的绿篱。”

魏博士的团队开始布设智能灌溉系统。滴灌管藏在种植盒的隐蔽处,出水口的流量精确到毫升,“分拣区的灵草最缺水,” 她调试着电磁阀,“每天凌晨三点补水,避开物流高峰,就像给植物开夜班车。” 农业推广站的技术员们则在安装物联网传感器,数据实时显示在园区的电子屏上:“这些灵草就像物流园的健康监测仪,” 戴红袖标的女生指着屏幕,“土壤板结了它就长不高,有油污了它就发黄,比任何报告都直观。”

中午的 “物流市集” 设在转运中心广场上。林羽和工人们摆了个 “灵草净化展”,玻璃箱里的压实土经过灵草与蚯蚓处理,变得疏松肥沃,旁边摆着《太初规则》与《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