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道贯西东(4 / 5)
丰村灵草” 并列,“药性差不离,” 掌柜的称药动作如衡器,“就是杭州的带点桂花味,你们的带点茶香,水土不一样,脾气也不一样。” 林羽掏出苏州的灵草标本,三地产的灵草叶片在灯光下对照,红纹的深浅像被不同的夕阳染过,却都透着股韧劲。
住在龙井茶村的农家院,夜里听着炒茶锅的 “沙沙” 声记笔记。窗外的萤火虫在灵草苗间飞,光点的轨迹像给幼苗系了条银带。陈科长发来消息,附上市民认养灵草的名单,“有退休教师、程序员、奶茶店主,” 他的语音带着笑意,“就像把灵草种进了城市的各个角落,让每个喜欢它的人都当回园丁。”
第五天清晨去九溪十八涧,溪水在鹅卵石间淌成银链。林羽给溪边的灵草浇水,用的是刚从涧里舀的活水,“得让它尝尝山泉的味道,” 他望着水流冲刷草根的样子,“就像回了青崖山的泉眼,不用拘谨。” 有群晨练的老人在溪边打太极,招式的开合如灵草的叶片舒展,“这草跟太极像,” 穿白褂的老师傅比划着云手,“看似慢,底下的根早扎稳了,看似柔,骨子里有股劲。”
上午去杭州植物园,工作人员正在搭建 “灵草科普区”。玻璃温室里,泽丰村、苏州、杭州三地的灵草盆栽成 “品” 字形摆放,“中间放着混合土培育的,” 园长指着标牌,“让大家看看,不管在哪长的,混在一起也能好好活。” 林羽在解说牌上写下:“草木无界,水土有灵,适者共生,此为大道。” 字刚写完,就有小朋友指着杭州灵草说:“它的叶子比书上的胖,是不是吃得好?”
离开杭州前,茶农们送来批灵草茶饼。饼面上压着西湖全景图,边缘刻着 “泽丰村监制”,“给你们村的茶厂当伴手礼,” 村主任打包的动作如捆茶,“让泽丰村的茶也尝尝杭州的灵草味。” 陈科长往林羽的背包里塞了包桂花窨过的灵草干:“回去跟艾草混着做布带,” 他拍了拍包侧,“让青崖山的风也带点桂花香。”
高铁驶离杭州东站时,林羽打开育苗箱。杭州的灵草新叶上沾着片龙井茶叶,像临别时茶树送的礼物。邻座的老太太正用手机看灵草认养直播,画面里的苏州小朋友在给灵草浇水,杭州的程序员在记录生长数据,泽丰村的孩子们举着苏绣茶袋欢呼,“这草成了媒人,” 老太太的笑声如落珠,“把不相干的人都串成了亲戚。”
车过长江时,林羽把三地的灵草种子混在一起,装进个陶瓮。瓮口用杭州的桂花绳、苏州的苏绣布、泽丰村的茶袋封口,“回去种在工坊门口,” 他对着陶瓮说,“让它们在一个盆里长,看看能不能结出新种子。” 夕阳从车窗斜照进来,瓮身的光斑晃如流水,恍惚间像看见青崖山的灵草顺着江河漂流,在苏州的石缝、杭州的溪边、更多城市的角落,悄悄扎下根,长出叶,开出属于自己的花。
抵达出发城市时,暮色已染红河岸。灵草工坊的小陈举着竹制灯牌等在站台,灯影里的 “欢迎回家” 四个字是用艾草汁写的,“按您说的‘就地取材’,” 她接过陶瓮的动作如接宝,“工坊的孩子们用灵草汁染了批手帕,说要给每个认养灵草的人寄一张。” 坐进回工坊的车,城市的霓虹在车窗上流动如河,林羽摸了摸怀里的陶瓮,仿佛能听见种子在里面轻轻翻身的声音 —— 它们知道,旅程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就像所有懂得顺应的生命,永远在出发,也永远在扎根。
回到工坊时,月光正落在新翻的土地上。林羽把混合种子撒进土里的动作如播希望,覆土的厚度用竹片量着,刚好能让新芽轻松顶破。远处的城市还在喧嚣,近处的灵草苗在月光里安静生长,突然明白所谓 “道贯西东”,不是让所有草木长得一样,而是让它们在不同的水土里都能活出自己的样子,就像那些散布在各地的灵草,带着泽丰村的根,却在苏州的石上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