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知行相生(3 / 5)
《本草品汇精要》,“我查了古方,结合现代药理,说少量饮用无妨,这就是‘知行相生’啊。” 林羽看着阳光下的药柜,玻璃罐里的药材泛着沉静的光,突然觉得每个抽屉都藏着草木与人的对话。
回到工坊时,夕阳正给灵草叶片镀上金边。林羽坐在竹凳上翻看孩子们的观察日记,有个孩子用蜡笔画了株长翅膀的灵草:“它想飞回家看看。” 他在旁边添了行字:“心有归处,在哪都能扎根。” 远处传来小区的广播声,在播放垃圾分类的知识,突然觉得这声音和村里的打更声很像 —— 都是在提醒人们,要守着生活的规矩,才能活得自在。
晚饭做了灵草炖鸡汤。鸡是菜市场买的土鸡,灵草用的是修剪下来的老叶,汤锅里飘着松针和枸杞,“《黄帝内经》说‘春食芽,夏食叶’,” 林羽给张大爷盛汤时,老中医正好进来,“现在的人讲究食疗,其实老祖宗早就把道理说透了。” 老中医喝了口汤,咂咂嘴:“这汤里有‘土气’,就像你这人,在城里待再久,根上还是泽丰村的。”
夜里整理灵草标本时,林羽发现最老的那株灵草抽出了新穗。淡紫色的花苞藏在叶片间,像个害羞的秘密。他赶紧用相机记录下来,照片的文件名是 “第 108 天,始花”。想起刚到城里时,这株灵草差点因为水土不服枯萎,现在却要开花结果了,突然明白《道德经》“柔弱胜刚强” 的道理 —— 真正的强大,不是抗拒改变,而是在变化中守住自己。
第三天清晨,灵草工坊的竹帘刚拉开,就见老周带着几位茶商在门口等候。他们手里捧着各自的茶样,想与灵草茶做拼配实验,“听说您的灵草茶能中和涩味,” 一位戴眼镜的茶商递过铁罐,“我们的古树普洱太烈,想试试‘刚柔相济’的效果。” 林羽取来天平,按 “七份普洱三份灵草” 的比例称量,“《茶经》说‘上者生烂石’,不同的茶就像不同的人,合得来才能成佳偶。”
拼配茶在盖碗里舒展时,茶香混着灵草的清苦漫开来。茶商们闭目细品的模样如朝圣,“果然少了些火气,” 戴眼镜的茶商睁开眼,“像给烈马套了缰绳,既有力又温顺。” 林羽笑着添水:“草木比人懂分寸,你让它们好好相处,它们就真能生出新滋味。” 窗外的阳光穿过灵草的叶片,在茶汤里投下晃动的光斑,像把青崖山的光影搬进了茶盏。
灵草认养课的孩子们带来了自己种的植物。有豆子、有薄荷、有太阳花,摆了满满一桌子,“林老师,我的豆子长得比灵草高!” 穿背带裤的小男孩举着花盆欢呼。林羽挨个查看,发现每个花盆里都有惊喜:豆子的根须顺着盆底的孔钻了出来,薄荷的叶片沾着孩子们的口水印,太阳花朝着窗户的方向歪着脖子,“它们都在努力活着,” 他对孩子们说,“就像你们努力长大一样,没有谁比谁更好,只有不一样的好。”
下午去参加社区的环保论坛时,林羽带了份特殊的展品 —— 用灵草纤维做的包装纸。纸浆里混着碎竹屑,透着淡淡的绿,“这是按《天工开物》的古法做的,” 他展示着纸张的韧性,“埋在土里三个月能降解,就像草木落叶归根。” 台下有人提问:“成本会不会太高?” 林羽想起泽丰村的造纸匠:“刚开始是高,但就像种茶,头几年收不了多少,后来会一年比一年好。”
论坛结束后,路过菜市场,卖菌菇的摊主塞给他一把新鲜的鸡油菌:“给孩子们做汤喝,” 她擦着竹筐的动作麻利,“听说你教他们认草,我这筐子也能给你当教具,让孩子们知道蘑菇长在什么地方。” 林羽看着竹筐里的菌菇,伞盖的纹路在灯光下像幅地图,突然觉得这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有人在默默守护着草木的秘密。
回到工坊时,小陈正往竹制茶盒上刻字。刻刀在竹面上游走的轨迹如书法,“采时留芽” 四个字刚劲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