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渐入佳境(6 / 6)
代像灵草和营养土那样,相互成就。” 林羽指着图纸上的留白:“得留块地方放旧农具,” 他想起家里的石碾,“让城里人知道,现在的技术是从过去的智慧里长出来的。”
傍晚去取展览用的旧农具时,老中医已在研究所门口等他。三轮车里装着个藤编药篓、把竹制药刀、台老式天平 —— 秤砣是铜制的,上面刻着 “公平” 二字。“这是我年轻时走方用的家伙,” 老中医抚摸着药篓的藤条,“就像你的《太初规则》,看着旧,里面的理却新。” 林羽把药篓抱在怀里的动作如捧宝,藤条的纹路硌着掌心,像在触摸段流动的时光。
回到小区时,张大爷的仙人掌还在开花。老人搬来张小板凳,非要跟林羽讲讲怎么给花拍照:“得顺光拍,” 他调整手机角度的动作如调镜头,“就像你看灵草,得从它舒服的角度看,才能见着真模样。” 林羽拍下仙人掌花的瞬间,突然觉得这城里的每个角落,都藏着像张大爷这样的 “草木知己”—— 他们或许不懂《太初规则》,却懂得用真心对待每株草木。
晚饭做了小米粥,里面加了新采的枸杞叶。粥在粗瓷碗里冒着热气,米粒和菜叶在汤里轻轻浮动,像片微型的田野。林羽喝着粥,看着阳台的灵草在夜灯下发着微光,突然觉得这植物展就像碗小米粥 —— 有旧的食材,有新的做法,有故乡的味道,也有城里的烟火,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碗 “粥” 端给更多人尝。
夜里整理展品到深夜。林羽把《太初规则》放进玻璃展柜,旁边摆上泽丰村的土样和灵草标本,竹制展台的角落放着二柱的炒茶篓,里面铺着松针,像给展品铺了张故乡的床。他在每个展品旁放上手写的解说卡,字迹是泽丰村特有的工整,像把村里的田埂搬进了展厅。最后看了眼育苗盆里的灵草,第五片真叶的红纹在夜灯下像条苏醒的小鱼,他轻轻说:“明天,就带你去见更多人了。”
第四天清晨,灵草的第六片真叶带着晨曦冒头。林羽用软纸小心翼翼地包裹好育苗盆,外面套着兰婶寄来的棉布套 —— 布套上绣着 “泽丰村” 三个字,针脚细密如灵草的根须。去研究所的路上,晨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手里的育苗盆轻轻晃动,像抱着个熟睡的婴儿。他知道,这株灵草不仅是株植物,更是个信使,要把泽丰村的故事,讲给城里的每个人听。
温室里,植物展的最后布置正在进行。竹艺师傅给展示架挂上艾草编的装饰,园艺设计师调试着灯光,老中医在整理他的药草标本,王教授在检查灵草的生长数据……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给这场展览添砖加瓦。林羽把灵草放在展台中央的动作如归位,晨光透过玻璃穹顶照在叶片上,红纹在光里像流动的河。
他看着眼前的一切 —— 旧的竹器和新的灯光,传统的草药和现代的仪器,故乡的土样和城里的展台 —— 突然明白所谓 “融合”,不是把新旧东西硬凑在一起,而是让它们像灵草和土壤那样,相互滋养,彼此成就。就像道家说的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草木的生长规律没变,人对草木的真心没变,而这,或许就是植物展最该传递的东西。
林羽拿起青绿色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今日,灵草赴展,如使者远行。旧根新土,终得相融。” 写完合上笔记本,他望向展台中央的灵草 —— 叶片在晨光里舒展,像在向这个陌生的世界,露出最自然的微笑。他知道,这场展览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 是灵草在城里扎根的开始,是他在新土地上生长的开始,也是故乡的草木,和这个城市真正相遇的开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