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谷雨传声(2 / 5)

加入书签

,粗麻纸包着的茶能闻到阳光的味道。他跟着男人往制茶坊走,路过祠堂时,看见祭仓颉的牌位前还摆着毛笔,而男人正用方块给茶商发消息,指尖在上面点得飞快,比抄书先生写得还急。

制茶坊的铁锅正冒着白汽。穿蓝布裙的兰婶翻炒茶叶的动作如揉云,“这茶得‘抖三抖,压三压’,” 手腕转动的弧度几十年没变,“《茶经》说‘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城里的机器哪懂这火候。”

男人把锡罐摆在案上,罐边的电子秤亮着数字。兰婶抓茶的手顿了顿,她的指关节因为常年炒茶变了形,“这秤比你王伯的杆秤准?”

“到城里称,一两不差,” 男人称茶的动作如衡器,“你们种的茶好,就是藏不住香,城里有种机器能把香味锁在罐里,卖得比现在贵三倍。” 他拿出个透明袋子,把称好的茶叶装进去,捏了捏袋口的阀门,“这叫真空袋,能让茶像冬眠似的,到冬天喝还跟刚炒的一样。”

林羽看着茶叶在透明袋里慢慢蜷缩,像被收进琥珀的春天。他摸出怀里的《太初规则》,翻到 “茶藏” 篇,上面画着竹篓和陶瓮,没提过这能抽走空气的袋子。

“林羽,你那灵草要是移到城里温室,” 男人突然说,“温度湿度都能调,比在青崖山稳妥。我认识个教授,专研究古老草药,说不定见过你那草。”

温室?林羽想起青崖山的泉眼,灵草就长在泉边的青石缝里,去年霜降前他盖了三层松针,还是没护住。教授?会不会比《太初规则》的作者更懂草木的性子?

傍晚收工时,林羽去槐树下取竹篓。男人正把茶叶搬上车,车后座摆着本《现代园艺技术》,封面上的灵草图片和他守的那株极像。“这本书送你,” 男人把书塞进他怀里,“上面有电话,到城里打这个号,有人接你。”

书页里夹着张地图,红笔标着从泽丰村到城里的路线,像《太初规则》里画的灌溉渠。林羽摸了摸腰上的布带,艾绒的暖意透过粗布传来,却压不住心里的躁动 —— 像谷雨前要发芽的种子,想往有阳光的地方钻。

回住处的路上,他绕去青崖山。灵草的新叶刚冒头,叶片的红纹比去年淡了些。他蹲下身,用松针轻扫叶尖的露水,“《道德经》说‘动善时’,” 指尖在泥土里按出浅浅的坑,“或许该去看看别的地方的土,是不是更养根。”

守泉的老汉正往石灶里添松柴,火苗舔着陶壶的底,“今年的雨比往年多,” 壶盖 “咕嘟” 轻响,“《黄帝内经》说‘雨生百谷’,人也一样,得跟着时节挪窝。” 他递给林羽碗艾草茶,茶汤里飘着片新叶,“我年轻时去过县城,比村里敞亮,就是没这口泉甜。”

林羽喝着茶,看泉眼的水在石缝里淌成细线。他想起男人说的高速路,像条看不见的渠,能把人引到新地方。怀里的《现代园艺技术》和《太初规则》贴在一起,旧纸和新书的边角相互蹭着,像两个时代在对话。

第二天清晨,林羽把《太初规则》仔细包进蓝布,又往背包里塞了包灵草的种子。他去茶园跟兰婶告辞时,兰婶往他包里塞了罐炒好的谷雨茶,“这茶得用城里的玻璃杯泡,” 指腹在罐口转了圈,“《茶经》没说的事,你去替咱看看。”

村口的轿车正要启动。林羽跑过去,把竹篓放在后备箱,“我跟你走。” 男人愣了愣,递给他个安全带,“城里坐车得系这,像咱系艾草布带,图个稳当。”

车开时,林羽回头望了眼泽丰村。茶园的绿漫过山坡,祠堂的炊烟在晨雾里直上,像幅要留在记忆里的画。他摸出那本《现代园艺技术》,指尖划过灵草的图片,又碰了碰怀里的《太初规则》—— 旧的根还在,新的路已开。

“道家说‘反者道之动’,” 男人看着后视镜说,“离开不是忘本,是为了把好东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