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意守初心(2 / 4)

加入书签

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的话,原来最卑微的生命,藏着最执着的坚守。

夜里的星星格外明亮,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林羽躺在床上,听着寒风拍打窗棂的声响,像在听大地均匀的呼吸。他想起爷爷手札里的话:“冬天的土地不是死的,是在做梦,梦见春天的花草,梦见夏天的蝉鸣,梦见秋天的果实。”

清晨的白霜覆盖了菜畦,灵草根部的土壤被冻得发硬,却依然保持着微微隆起的形状,像母亲护住婴儿的臂膀。父亲拄着拐杖来看冻土,罗盘的指针在 “坎” 位微微颤动,铜针映着霜花,泛出清冷的光。

“你看这冻土,硬得像铁,却护着最软的种子。” 父亲的声音里带着感慨,“天地最是公平,给了酷寒,也给了藏的智慧。” 他用拐杖轻轻点了点土壤,力道很轻,像在跟沉睡的种子打招呼。

念善的母亲抱着孩子来送棉鞋,是她亲手纳的,鞋底的针脚密密麻麻,像片微型的星空。“这孩子今早会叫‘暖’了,” 女人的眼角笑出了细纹,“他爸说等开春了,就带着孩子去终南山,看看清鸢姑娘的药田,让他知道种子是怎么过冬的。”

母亲把棉鞋放在父亲脚边,鞋口的绒毛软乎乎的。“你看这鞋底,纳了七层布,走在冰上都不滑。” 她捏着鞋帮的系带,“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却能暖脚。” 父亲穿上棉鞋,站起来走了两步,脚下发出 “噗噗” 的声响,像踩在云朵上。

林羽站在院子里,看着阳光下的白霜慢慢融化,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水痕。他知道天书为什么不再显现规则了 —— 因为最好的规则,就是让每个生命都能在寒冬里坚守,让每份善意都能在蛰伏中积蓄力量。就像此刻埋在土里的灵草种子,虽然看不见,却在默默等待着春天的召唤。

夜深时,窗外飘起了入冬的第一片雪花,轻盈地落在老槐树上,像给枝桠戴上了顶白帽子。林羽躺在床上,听着雪花簌簌落下的声响,像在听无数个温柔的承诺。他知道,当明年春风吹过的时候,那些沉睡的种子会苏醒,就像善意在人心里那样,即使经历寒冬,也依然能在岁月的土壤里,长出新的希望。

入冬的第一场雪下了整整一夜,清晨推开院门时,天地间一片素白。老槐树的枝桠裹着积雪,像开满了梨花,菜畦里的灵草根部隆起处被雪覆盖,只露出个模糊的轮廓,像大地盖着棉被的肚脐。

父亲披着苏清鸢织的藏青毛衣,站在廊下看雪,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细小的雾团,与玉佩折射的光斑交融在一起。“你爷爷说‘瑞雪兆丰年’,不光是庄稼,人心也一样。” 他用拐杖轻轻敲掉肩头的落雪,杖头触地的声响在雪地里格外清晰,“雪盖三层被,来年心不亏。”

母亲在灶房蒸馒头,面团在案板上醒得胖乎乎的,手指按下去能立刻弹回来。“你奶奶发面总留块老面,说‘面引子就像人心,得有个念想才能发起来’。” 她把揉好的馒头放进蒸笼,排列得整整齐齐,间距正好是一指宽,“这样蒸出来的馒头不沾边,各有各的模样,就像邻里相处,亲疏得宜。”

王阿婆顶着雪花来送年糕,竹篮上盖着棉布,掀开时热气混着米香扑面而来。“这是我那孙子寄来的糯米,说城里的机器打不出石磨的味道。” 阿婆的眉毛上结着冰晶,说话时嘴里冒白气,“你爷爷当年教我舂米,说‘慢工出细活,急火煮不熟良心’,做吃的跟做人一个理。”

年糕切片煎得金黄,裹着白糖放在白瓷盘里,油光在雪光反射下亮晶晶的。林羽给父亲喂年糕时,发现他吞咽的节奏与雪花落地的 “簌簌” 声奇妙地合拍,每咽下一口,就有片雪花恰好落在他的发间。天书在樟木箱里微微发烫,他知道那是在说 “冬至一阳生”—— 最冷的时候,阳气已在暗中滋长,就像困境里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