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道在日常(2 / 4)
步,看到陈医生正坐在长椅上看《黄帝内经》。他的眉头微微皱着,手指在书页上轻轻划过,像是在寻找什么答案。林羽走过去,在他身边坐下。
“陈医生,还在忙啊?” 林羽问道。
陈医生抬起头,笑了笑:“在想你父亲的后续治疗方案。这本书里说,‘上工治未病’,不光要治好现在的病,还要让病人以后少生病。” 他指着书页上的一句话,“你看这句‘恬惔虚无,真气从之’,说的就是心态的重要性。”
林羽看着那句话,突然明白,所谓的 “规则”,其实就是一种平衡。就像医生治病,不光要用药,还要调心;就像人活在世上,不光要遵守天道,还要坚守人心。当这两者达到平衡,生命就能绽放出最美好的光彩。
夜深了,病房里很安静,只有父亲均匀的呼吸声。林羽趴在床边,看着父亲熟睡的脸庞,心里充满了平静。他知道,父亲的病会慢慢好起来,生活也会回到正轨。而他自己,也在这场经历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 “道”。
天书在背包里静静地躺着,封面上的 “太初规则” 已经完全隐去,变回了最初的无字状态。林羽知道,这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就像《周易》的最后一卦 “未济”,生命永远在变化,永远有希望。
窗外的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羽想起观主说的 “此后规则,当由众生共书”,他相信,只要每个人都心怀善意,坚守初心,就能共同书写出一个美好的世界。
第二天一早,林羽醒来时,发现父亲正坐在床上,看着窗外的阳光。“小羽,” 父亲的声音虽然还有些虚弱,却很清晰,“帮我拿纸笔来,我想写几个字。”
林羽拿来纸笔,父亲颤抖着写下 “心善” 两个字。那两个字虽然歪歪扭扭,却充满了力量,像两颗在黑暗中发光的星辰。林羽看着那两个字,突然明白,这就是父亲一生的坚守,也是他留给自己最宝贵的财富。
病房外的走廊里,王阿婆正在给其他病人分发槐花饼,周启明院长带着学生们在查房,陈医生在办公室里研究着治疗方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每个人的身上,温暖而明亮。
林羽看着这一切,心里充满了感恩。他知道,自己能看到规则,却不能改变规则,但他可以选择成为规则里的那束光,用自己的善良和温暖,去照亮身边的人。
父亲写下 “心善” 二字的第三天清晨,林羽被病房外的鸟鸣声惊醒。推窗一看,两棵老槐树上落满了麻雀,它们蹦跳啄食的节奏,恰好与父亲腕脉的跳动频率重合。天书在背包里微微发热,浮现出一行字:“雀鸣三声,紫气东来,当有远客,携福而至。”
话音未落,走廊里传来轮椅滚动的声音。周启明院长推着一个穿白大褂的老者慢慢靠近,对方胸前的口袋里插着支狼毫笔,笔杆上刻着 “医者仁心” 四个字。“介绍一下,这是我师兄,陈景明的师父,刚从终南山下来。” 周院长的声音带着笑意,“他听说你父亲恢复得好,特意来看看。”
老者握住父亲的手时,林羽注意到他指尖的老茧分布奇特,食指与中指的茧子呈半月形 —— 那是常年握针形成的印记。“脉象比预想的好。” 老者的声音像山涧清泉,“你这体内的元气,就像初春的竹笋,看着慢,底下却在使劲儿往上钻。” 他从药箱里取出个青瓷瓶,倒出三粒琥珀色的药丸,“这是用终南山的灵草炼的,每日一粒,助你固本培元。”
药丸放进瓷碗的瞬间,冒出丝丝白气,在空气中凝结成细小的漩涡,与母亲炖鸡汤时的油花漩涡如出一辙。林羽突然想起《道德经》里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的描述,原来真正的医道,从来都是与天道相通的。
上午给父亲喂药时,走廊里传来一阵清脆的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