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香港账户的资金暗流(2 / 3)

加入书签

是上周市政会议的纪要复印件,还有那笔五千万港元贿款的流水凭证。副秘书长李振邦,收了钱,答应推动地铁线路调整,把五道口站设为支线终点,降低主客流导入量。”

    陈帆接过袋子,打开看了一眼。会议记录上有明确讨论内容,提及“综合考虑教育资源分布”作为规划依据,而实际测算显示,学校建成后反而会增加家庭型消费人口。至于流水,款项从一家注册于BVI的公司账户转出,经由两家本地财务公司拆分成小额汇款,最终进入李振邦妻子名下的私人账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63香港账户的资金暗流(第2/2页)

    “你怎么拿到这些?”

    “我曾参与过城市交通网络的早期设计。”男子望着远处的城市天际线,“后来因为坚持原方案被调离。这些人早就习惯了用‘公共利益’包装私利。”

    陈帆沉默片刻。“你为什么现在现身?”

    “因为你已经开始追查资金链。”男子收回目光,“他们怕了。这不只是商业竞争,他们在赌你会不会捅破这层窗户纸。如果只是系统被入侵,还能当作技术事故处理;可一旦牵出政商勾结,整盘棋就乱了。”

    “所以你是来提醒我收手?”

    “我是来告诉你,证据必须闭环。”男子语气坚定,“单凭一份会议纪要和流水,不够。他们可以辩称是正常资金往来。你需要证明,这笔钱是从哪里来的,怎么出去的,又回到了谁的口袋。”

    陈帆点头。“我已经让技术组启动‘影轨计划’的离线模块。通过我们在香港高校合作实验室的边缘计算节点,绕开主干网审查,正在做数据映射。”

    “尽快。”男子说完,转身准备离开。

    “等等。”陈帆叫住他,“下一步你打算做什么?”

    男子停下脚步,背对着他。“我已经说得够多了。”

    话音落下,他消失在人群之中。

    陈帆回到舱室,立即连接量子加密信道,向内地技术团队发送指令。系统开始运行预设模型,将香港账户的资金进出节奏与内地财政拨款周期进行交叉比对。几分钟后,第一组匹配结果出现:在教育基建项目中标公告发布前三天,该离岸账户曾接收一笔等值于中标金额百分之八的款项,随后分批转入国企海外平台,再以“咨询服务费”名义回流至个人账户。

    完整的闭环正在形成。

    他调出三维资金图谱,每一笔流转都被标记成不同颜色的线条,在虚拟空间中交织成一张立体网络。最核心的位置,正是那个被多重信托遮蔽的最终受益人——代持协议上的签名经过笔迹比对,与地产联盟某位高层完全一致。

    证据链已基本闭合。

    他将全部资料打包,加密后分别上传至瑞士、新加坡和冰岛的三处托管服务器。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解密,必须三方验证才能开启。这是为了防止中途被截获或强令交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