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 分布式抓取3.0版(2 / 3)
“开始推送任务。”李阳按下执行键。
五分钟后,系统返回第一条成功响应。接着是第二条、第三条……所有节点陆续上传解析后的行情结构体。主控台汇总结果显示:平均响应时间0.9秒,成功率97.1%。
“不错。”张远点头,“比原来快了五倍不止。”
“还不够。”陈帆指着其中一条失败记录,“这个节点在处理JS渲染页时卡住了,耗时超过三秒才超时退出。”
李阳立刻调出日志。“问题出在Headless浏览器模块加载太重。我们得换个更轻的引擎,或者只提取关键DOM路径,不完整渲染整页。”
“用无头模式跑Chromium太占资源。”张远提议,“不如改成规则预判——先抓网页源码,判断是否包含特定标签,只有确认需要动态解析时才启动浏览器实例。”
“可以。”李阳迅速修改代码,“再加上随机休眠,每次请求间隔设为800毫秒到2.3秒之间的浮动值,再混入一些无效点击事件,伪装成真实用户操作。”
新一轮测试在凌晨四点四十六分重启。这次,系统不仅成功绕过所有验证码拦截,还在北交所的加密接口中完整提取出逐笔成交明细。主控屏跳出统计报表:总请求数三千二百次,失败十九次,最终成功率99.3%。
“成了。”张远低声说。
陈帆没有立刻回应。他调出网络流量图谱,观察各节点之间的数据流转情况。七台设备形成了网状连接,任意两点均可直连或中继转发,主控机不再承担唯一调度职能。即使人为切断其中两台,剩余节点仍能在十秒内重建通路。
“心跳检测也正常。”李阳指着一段日志,“离线节点被自动剔除,任务重新分配给了其他活跃单元。”
“QoS得调一下。”张远忽然皱眉,“刚才测试时实验室另外两台办公电脑断了网,应该是带宽全被采集任务占满了。”
“加限速策略。”陈帆下令,“非核心业务流量压到最低,优先保障行情通道。你去跟校园网管打个招呼,说明我们在做高频数据实验,争取把IP段加进白名单。”
“我已经提交申请了。”张远打开邮件客户端,“用了王教授之前批的那个项目名义,附上了设备清单和用途说明。”
“还有压缩率。”李阳翻看传输日志,“原始数据包平均大小是原来的三倍多,虽然速度快了,但网络压力也大了。”
“改用增量同步。”陈帆快速输入几行命令,“只传变化字段,不动的部分用哈希校验跳过。另外,所有节点统一启用LZ4压缩,体积至少能压下去六成。”
李阳立即着手优化。十分钟后,新一轮测试启动。这一次,系统在保持99.3%成功率的同时,单次传输体积减少62%,局域网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