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 算力飙升三倍(1 / 3)

加入书签

    陈帆把U盘从胸前口袋抽出来,指尖还残留着机房金属机柜的凉意。张远靠在门框上,嘴里嚼着半块饼干,含糊地说:“王教授那边真能行?那机器咱们碰都没碰过。”

    “不是去借光。”陈帆盯着掌心的U盘,“是让他看看,我们不是在拿计算器造火箭。”

    半小时前,他们刚结束对长虹顶背离事件的复盘。系统成功预警,成员规避了大跌,但跑完一次完整回测用了将近三小时。陈帆盯着进度条卡在98%的画面,忽然起身拔下硬盘——旧服务器撑不住越来越复杂的模型,再不升级,连基本的批量扫描都会拖成负担。

    他连夜整理了两份材料:一份是系统架构图,用Visio画出了数据流从采集到输出的全路径;另一份是顶背离模块的技术文档,附带七次历史案例的匹配结果和误差分析。纸页边角被反复翻折,笔迹补满了空白处。

    第二天一早,他拎着笔记本穿过校园,直奔计算机系办公楼。走廊安静,只有远处实验室传来低频嗡鸣。他在三楼尽头敲响了王教授办公室的门。

    “进来。”

    王教授坐在办公桌后,眼镜滑到鼻梁中段,正低头批改论文。他抬头看了眼门口,目光落在陈帆手里的设备上:“你就是昨天编程赛那个用Access的?”

    “是我。”陈帆把笔记本放在桌上,打开屏幕,“今天来,是想申请使用SGI工作站的临时权限。”

    王教授没接话,只是抬了抬眉。

    “我们做的是金融数据分析系统。”陈帆点开架构图,“目前运行环境是普通PC集群,处理百万级行情数据需要三小时以上。而同样的任务,在SGI上理论上可以压缩到十分钟内完成。”

    “理论?”王教授手指轻敲桌面,“很多学生都跟我说过‘理论上’。可IRIX系统不是Windows,文件系统、编译器、进程调度都不一样。你们团队有交叉编译经验?”

    “我昨晚查了技术手册。”陈帆调出代码片段,“已经做了初步适配准备。只需要一个测试窗口,我可以现场演示任务迁移和执行效率对比。”

    王教授沉默几秒,终于开口:“那你现在就试。但我不会为一场表演开放设备。”

    陈帆点头,连接实验室内部网络,调取一组包含十年A股日线数据的历史包,共一百二十万条记录。他启动本地脚本,进度条缓缓爬升。

    一分半钟过去,处理进度停留在6%。

    “照这个速度,全部跑完要两个多小时。”他说,“但如果能在SGI上运行,我保证,清洗加特征提取,不超过四十分钟。”

    王教授盯着屏幕上的缓慢更新,终于拿起电话拨通实验室值班员。

    五分钟后,两人站在机房门口。银灰色机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