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 算力的释放:模型的进化(2 / 3)
bsp; 他立即调取输出结果。模型对近期市场趋势的判断清晰呈现:波动加剧,资金活跃度上升,政策信号密集释放。一条加粗红线标注出关键节点——“5月19日前后,存在显著上涨概率”。
他放大该区间数据,发现模型不仅捕捉到了成交量异动,还识别出多只蓝筹股同步出现买入信号。这不是简单的历史拟合,而是基于多个维度变量的综合推演。
他决定做一次回测验证。
输入1998年5月1日至15日的全部市场数据,启动独立测试任务。这一次,他手动锁定了外部变量干扰,仅保留基本面与交易行为参数。四十分钟后,结果返回。
屏幕上,一个红色标记赫然浮现:“政策利好窗口期:5月19日前后,上证指数涨幅≥5%”。
他盯着这行字,眉头微蹙。这个结论太精确了,几乎像是预知未来。他怀疑是否因训练集包含后续数据导致泄露,或是权重分配过度倾斜某一变量。
他清空缓存,换用另一组独立样本进行三次重复测试。每次调整初始参数,避免路径依赖。三次结果高度一致,关键节点均指向5月19日。
模型稳定性成立。
他调出变量贡献度分析图,发现影响判断的主要因素并非单一指标,而是财政支出增速、国债发行节奏与券商净买入量的协同变化。这三者在过去两周内同时出现拐点,被模型识别为“复合型政策驱动信号”。
他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迟迟未落。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起来。
来电显示是林悦。
他接通,声音很轻:“喂。”
“你预测的‘5·19行情’,真的会发生吗?”她的语气不像在质疑,更像是在确认某种预感。
他望着屏幕上的回测图,沉默了几秒。
“三天后,就知道了。”他说完,挂断电话。
房间里又只剩下机器运转的声音。他打开系统日志,在最新条目下输入备注:“算力释放,模型初具认知能力。”
然后新建一个文档,命名为“Policy_Detection_Model_V1”。他开始拆解当前模型的决策逻辑,准备构建专门用于政策敏感度分析的子模块。第一步是定义政策事件的量化标准:央行公告、财政部发文、交易所规则变更……每一类都要转化为可计算的数据特征。
他刚写下第一条规则,手机再次响起。
这次是短信。
林悦发来一组数字:今日沪深两市新增开户数同比增长47%,单日成交额突破80亿,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