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 行长办公室的橄榄枝:资源的整合(2 / 3)

加入书签

p;“年轻人容易迷信机器性能。”林国栋放下钢笔,“我见过太多项目,钱花在买设备上,最后变成仓库里的摆设。”

    “那是因为他们没把设备和流程绑在一起。”陈帆继续说,“我的系统不是外包公司做的成品,它是活的。每一次数据输入,都会反过来优化下一步的处理逻辑。但它需要更快的存储、更大的内存,才能维持这种迭代节奏。”

    林国栋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问:“你说的‘系统’,到底是什么?”

    “是一套我自己写的工具链。”陈帆回答,“从数据采集、清洗、入库,到分析建模,全部由本地程序驱动。它不依赖外部服务商,也不走现成的商业软件路径。正因为这样,它的成长空间才完全掌握在我手里。”

    房间里安静下来。窗外有清洁工推着拖把经过走廊,轮子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林国栋终于开口:“如果你能在六个月内拿出成果,采购这一块,我可以放权给你主导。”

    “我要买两台高性能服务器。”陈帆立刻接话,“支持多线程任务调度,硬盘阵列冗余,还要配独立网卡,做局域网隔离部署。”

    “预算够吗?”

    “设备控制在三十五万以内,剩下用于专线申请和基础运维。”陈帆说着,已经打开另一个文档,“这是我草拟的初期执行计划。”

    他将笔记本转向对方。屏幕上是一份结构清晰的任务列表:第一周完成服务器选型与供应商比对;第二周转入网络资源协调;第三周启动团队组建流程(暂定三人技术小组);每月五号提交进度简报,格式参照银行内部业务通报标准。

    林国栋扫完一遍,点头:“简报这点做得不错。上面要看过程,也要看痕迹。”

    “我会按时交。”陈帆说,“而且每一笔支出都有记录,随时可查。”

    林国栋收起文件,站起身走到窗边。阳光照进半边办公桌,他背对着光,“你知道为什么这个项目会落到你头上吗?”

    陈帆没答。

    “不是因为你预测准。”林国栋转过身,“而是因为你做事的方式不一样。别人等数据,你去造数据流;别人靠关系拿信息,你靠规则筛信息。这种思路,值得试一次。”

    他走回桌前,拿起合同,“今天就把签字流程走完。财政那边我会打招呼,设备采购走特批通道。”

    陈帆也站起来,把笔记本合拢,放进背包。

    “还有一件事。”林国栋忽然说,“项目名义归口是市科委牵头,但实际执行由分行监督。对外统一口径,说是银行内部技术升级试点。”

    陈帆明白他的意思。体制内的事,名头要稳,落地要快,太张扬反而容易卡住。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