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 周六实习:数据的奴隶(2 / 4)

加入书签

nbsp;  “别想着偷懒。我们用的是内部单机系统,不联网,没法导出批量处理。所有数据必须手动敲进去。”

    陈帆没反驳。他知道这个时代大多数券商的数据管理还停留在这个阶段——人工采集、本地存储、零自动化。但这正是问题所在。

    上午八点四十七分,他坐在了自己的工位上。第一份档案被递到手中,封面写着“1995-1996年度散户账户流水”,内页全是手写或老式打印机输出的模糊字迹。他打开电脑,屏幕闪烁几秒后亮起,Windows 98的界面缓慢加载出来,桌面上只有一个“数据录入终端”的快捷方式,双击后弹出登录框。

    他输入临时账号,进入系统。界面粗糙,字段排列混乱,甚至没有自动保存功能。他试着重启一次,确认这不是偶然故障。

    隔壁那位老员工已经开始了工作。陈帆悄悄观察:对方先读一行原始记录,再转头敲键盘,每输完一条就按Enter,然后用笔在纸上划一道。节奏稳定,但极其缓慢。他默数了三十秒,共完成四条录入,其中一条因金额漏输一位被系统提示错误。

    效率不到每小时五十条。

    而他自己编写的VBA宏程序,在本地测试时三分钟就能完成两百条无误导入。差别不止十倍。

    中午十二点整,午休铃响。大多数人起身去食堂,办公室瞬间安静下来。陈帆没有动。他从书包里取出自己的U盘,插进主机USB口,轻车熟路地打开了隐藏文件夹中的“AutoEntry.exe”。

    这是他在家反复调试过的简易自动化工具,基于Access数据库搭建,能识别扫描件OCR文本并映射字段。虽然无法直接接入公司系统,但足以证明可行性。

    他找了一份废弃的样本文档,运行程序。进度条飞速推进,三百条模拟数据在一百四十秒内全部填入模板,并自动校验了异常值。

    截图保存。

    他退出程序,拔下U盘,放进内衣口袋。整个过程不超过五分钟,没有惊动任何人。

    下午一点十五分,李主管巡查完毕,回到办公室。陈帆起身,敲了两下虚掩的门。

    “进来。”

    “我想提个建议。”他说,语气平稳。

    李主管抬眼,手指仍放在键盘上。

    “目前的手工录入方式效率太低,错误率也高。我有个办法,可以用Access建立一个自动录入模板,先把数据批量导入,再做人工复核。这样速度能提升至少五倍。”

    房间里静了一瞬。

    李主管慢慢停下打字的动作,仰靠在椅背上,盯着他看了好几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