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四、逃难中的瑞明(2 / 4)

加入书签

的中年男人,正服侍一位老妇吃粥。

    瑞明记得他。曾在父亲大帐角落见过此人,不言不语,不与人交,却始终立于父亲十丈之内,无人驱赶。

    他曾好奇询问,父亲只犹豫道是临时雇来,不久便走。

    最后一次见他,是在百里峒大战将尽时。他见父亲对此人低语数句,随后男人便消失于乱军之中。

    不想竟在此地重逢。他所护的老妇是谁?他为何在此?

    一阵急促脚步声打断思绪。浑身戎装的年轻将领癸夷匆匆赶来。

    “癸首领。”瑞明起身,接过对方递来的竹简。

    癸夷,三十余岁,原为营中中等头目,年少便追随大酋长禽子楠南征北战,是刀枪丛中拼出的精锐。

    城破时,他所在精锐营死守主城地道入口,高层首领相继战殁,阴差阳错,他成了这支残军的指挥官。

    突围后,编制难存,一路收拢逃兵和沿途寨子青壮,虽聚起两千持械者,但真正见过血的,不多。

    癸夷能成为军事领袖,皆因他麾下那八百百战老卒人数最多,战力最强。也正因他与数名同僚的坚定支持,瑞明才得以统领这支逃难大军。

    清晨返回的斥候带来了坏消息:周围发现多股截杀队伍。一支几百人的小部族武装已埋伏于前路。

    他们原以为周边小部落会忌惮其规模让开道路,如今看来,对方是想合力撕咬下一块肉来。这局面让惯于冲锋陷阵的癸夷有些无措。

    “癸首领。”瑞明的声音让他回神。

    癸夷连忙抱拳:“请大首领定夺。不如我即刻召他们几个来?”他指的是其他带兵头领。

    瑞明点头,随即轻声道出情报:“此地距太鼓峒尚有三百里山路,前为红峪部地界。红峪部人丁不足一万,可战之兵最多两千,需留人守家,前方埋伏者应千余人。后方追兵数股,合计四千余。我们……已难绕道。”

    癸夷沉吟:“若由九黎惯战之将指挥,必不会这般分批送上门。我见他们几股相遇时曾有摩擦,定是闻风而来,想趁乱分羹。这群豺狗!我部强盛时,他们摇尾乞怜;一朝败落,便蜂拥扑噬……”

    “若再往西北,必陷合围。前有阻截,后有追兵,途中恐遭围歼……”

    “须即刻商议,我这就去召集他们。”癸夷转身传令。

    瑞明颔首:“且慢,请派人将那位也请来。”他指向远处那中年男人。

    癸夷微怔,领命而去。

    六人围坐,是为逃亡队伍最高决策层。那貌不惊人的中年男人坐在稍远处,无人驱赶,瑞明未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