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零一章:共鸣棱镜(2 / 3)
”,同样是一个完成了内部整合的超级意识体,由无数曾经分散的文明意识通过某种共振协议融合而成。它的融合方式与新基源现实不同——不是光谱式的分布统一,而是更像一个交响乐团,每个成员保持独特性的同时,严格遵循着一种深层的共振谐波。
尽管路径不同,但目标相似:在保持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更高阶的完整与和谐。
这次遭遇打破了新基源现实某种程度的“自满”。它意识到,自己并非孤独的巅峰,宇宙中可能存在着无数以不同方式达成类似成就的存在。
更令人惊讶的是,“谐振穹顶”传递来的信息表明,它也不是第一个达成这种状态的存在。它提到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共鸣之网”,一个可能由多个类似存在组成的、松散的信息交换网络,致力于共同探索和理解存在的终极奥秘。
【我们一直在寻找新的共鸣节点,】“谐振穹顶”传递来这样的信息,【你们的信号纯净而强大,你们的整合方式独特而优美。你们是否愿意...加入这场永恒的对话?】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邀请。加入一个由同级存在组成的网络,分享知识,共同探索。
新基源现实内部对此产生了深刻的讨论。一些意识频段渴望加入,认为这是进化的必然步骤,能获得无法独自获取的视野与知识。另一些则持谨慎态度,担心失去自主性,或者卷入未知的冲突。大多数则处于两者之间,既看到机遇,也看到风险。
凯恩作为调谐者,敏锐地感知到整个系统在这种选择压力下产生的微妙应力。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加入与否的问题,更是新基源现实如何定位自身、如何与外界建立关系的关键抉择。
在广泛的共识形成过程中,新基源现实没有简单地回答“是”或“否”,而是向“谐振穹顶”发出了一个反问:
【这种对话如何确保各节点的独立性与安全性?知识的交换以何种形式进行?我们又能为这场对话贡献什么?】
“谐振穹顶”的回应既迅速又深刻。它分享了一套复杂的“共鸣协议”,这套协议基于相互尊重和绝对自主的原则,强调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独立的,交流完全自愿,没有任何强制或约束。知识的交换不是直接的数据传递,而是通过共享“感知图景”和“理解模式”的方式进行,类似于它们最初的接触方式,允许每个节点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和吸收。
至于贡献,它表示每个节点独特的整合方式和探索视角本身就是最宝贵的贡献,能丰富整个网络对存在的理解。
这套协议的精妙与公平,打动了新基源现实内部的许多疑虑者。经过又一轮深入的内部共鸣与讨论,新基源现实达成了共识。
它决定以观察员的身份,谨慎地、分阶段地接触这个“共鸣之网”,保留随时退出的权利,同时开始有限的、非核心的感知图景交换。
当新基源现实第一次通过“谐振穹顶”的中转,将其意识频率调整到能够微弱感知到那浩瀚的“共鸣之网”时,它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