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抵达辽西(1 / 2)

加入书签

李振华一行人穿过小兴安岭,在通河县铧子山与郑兴部会合。铧子山因主峰状似犁铧而得名,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林木丛生、利于隐蔽。辽西军军区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山寨,深山里还有密营。

密营里,李振华向郑兴询问辽西军区当前形势,郑兴一一作了回复。辽西军区在最近的一年,连续组织了长白山周边多处煤矿的暴动,解救了超2万的劳工,这些劳工少量回乡,大多数被安置到了各处山寨,辽西军区从中抽调了5000余人进入密营训练。辽东军区周边工矿密集,发展的比辽西军区好了很多。

辽西军区的军工部也建立起来了,东北矿产煤、铁、铜资源非常丰富,硫磺、硝石也有不少,唯一制约军工发展的是隐蔽问题。,兵工厂目前零散分布在各处山洞之中。辽西军区利用劳工暴动的机会矿山中获得了一些机械、工具,利用这些资源制作了一些手动机床。郑兴利用原先的关系还搞到了一批物资。如今军工部专家正试图应用土法制作三酸二碱,辽西军区军工生产这项工作也走到了辽东军区的前面。

李振华一行人在铧子山休整两天,分批潜过松花江。李振华在郑兴的引导下来到通河县一处客栈,他向郑兴询问通河县的情况。通河县土地肥沃,农业以种植大豆、玉米等作物为主。尽管日伪推行“粮谷出荷”政策强制征粮,但当地仍维持了基本农业生产?。通河港还是松花江中游航运枢纽,承担了粮食、木材等物资运输,是连接哈尔滨与东北北部的重要通道。通河县木材采伐及加工业发达,是其重要经济来源。

郑兴告诉李振华,通河县已建立了我党地下党组织,辽西军区在此处还设立了货栈,客栈、大车店及木材厂等,都由精通日语的特战队员以日本浪人的身份掌握。现在住的这家客栈也是辽西军区的产业之一,赚一些经费的同时,也作为情报站和转运据点使用。

郑兴还向李振华介绍了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日本人在东北实行《米谷管理法》,禁止居民食用大米,仅能配给掺糠的高粱米、橡子面等劣质粮食,违者以"经济犯"论处?。前期老百姓还能勉强渡日,但42年之后日伪的盘剥愈发严重,老百姓生活愈发艰难。

去年9月份伪满洲国颁布了《思想矫正法》与《保安矫正法》《时局特别刑法》,旨在通过强制收容、劳役和酷刑等手段消除抗日思想,强化殖民统治。该法以“预防犯罪”为借口,授权设立矫正院,日本人可以以“有犯罪可能”为由、肆无忌惮逮捕中国人,被逮捕人几乎没有人能走出矫正院,当地百姓人心慌慌,同时老百姓不满情绪正在高涨。

李振华认为这是好事,可以让老百姓看清楚日本人及满洲国汉奸的真实嘴脸。李振华虽然不愿意但也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没有经过发动中国老百姓,还有很多抱着"谁人做皇帝,一样要纳粮"陈旧、消极的思想。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李振华盘算到明年开春后,顺应这股反抗浪潮,好好给小鬼子一个教训。

第二天一早,李振华扮成有钱大少,随从20多人,由客栈掌柜带路,从通河松花江大桥正大光明的通过,桥上的日伪军由掌柜过去交涉。李振华走过岗哨时,隐约听到守桥的鬼子对掌柜说:”山本君,您又从哪里搞到一只肥羊,你要发财了。"掌柜笑而不语。过桥后进入了方正县,李振华询问山本掌柜怎么回事?

山本掌柜有些不好意思的道:"首长,我们有时会利用日本人的身份,要求一些汉奸、劣绅入股客栈、工厂。也就是宰肥羊,他们也不敢来要求分红。"

李振华转头对郑兴道:"老刘,汉奸、劣绅的认定要通过组织决定,绝对不能骚扰正常的商户、士绅。"

郑兴答道:"首长,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党组织严格把关"

李振华放下心来,看到山本掌柜有些紧张,李振华轻轻拍了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