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黐手!阎王三点手!(2 / 5)
闯步!
跟着他闪转方向,双脚以“三步赶”步法向前突进,同时双手交替向前顶拳,拳背朝前,以拳轮顶击。
佐藤信长没想到霍殿阁反应如此快,不得架手抵挡,好在他也是‘合一境’,一身力道整的不能再整。
双手如封似闭,架住一拳后立刻以掌做刀,切霍殿阁‘曲池穴’,这是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凹陷处。
一旦被切中,立刻疼痛万分。
霍殿阁不知道对方要打什么位置,但不管什么位置,都不能被打中!
“暗劲打穴!”的功夫。
他怎么会不懂?
对方手刚刚扫到手臂上,立刻‘黐手’感应到目的,翻手一甩,正正好好甩到对方手掌激发暗劲的穴位上。
这招‘黐手’是咏春技法,但只是名字是咏春专属,各门各派都有类似技法。
黐手不是固定招式,而是通过重复练习形成的条件反射与劲法控制,结合听劲、探劲、发劲。
与对方身体接触一瞬间,探知目的,知晓对方要打位置,力道等。
至少是化劲才能掌握的技巧。
因为对手打来,不可能给太久反应时间,只有一瞬间,‘黐手’完成,然后反击!
属于纤毫之间的反应。
八极刚猛的劲,一甩而出,肘如一杆大枪,狂暴迅猛,瞬间化被动为主动。
压的佐藤信长连连后退。
佐藤信长没想到面前霍殿阁反应如此快,都说八极是以快打快,以刚猛著称,没想到细微间的把控也很强。
其实他游历华夏多年,交手过很多顶级高手,发现越是顶级高手,两国双方差距越大。
日本的优势在于实战多,下层武士之间的竞争激烈,相互之间毫不保留的出手,互相厮杀,所以中下层武者普遍战斗技巧比华夏的拳师更强。
主要源于,日本武士敢下死手,从小在危险之中锻炼。
但到了顶层,纤毫之间,便显现出底蕴的差距。
任何一个国家能练到顶层,化劲或是合一的大拳师,都要身经百战,于危险之中打磨,那种狠劲和敢于厮杀的差距被抹平。
剩下便是宗门底蕴和自身修炼。
这方面华夏拳术大师有天然优势,先人经验多,同道切磋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