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及笄礼成(1 / 8)

加入书签

    五月十五,黄道吉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晨曦微露,金色的阳光便迫不及待地穿透薄雾,将紫禁城的琉璃瓦顶染上一层瑰丽的霞光,檐角的神兽在光影中显得愈发威严灵动。今日的京城,仿佛都笼罩在一层无形的、喜庆而庄重的氛围之中。

    东宫漱玉轩,早已不是平日里的清静模样。自子时起,宫内宫外便已灯火通明,人影绰绰。训练有素的宫人们步履匆匆,却井然有序,脸上皆带着与有荣焉的谨慎喜气。掌事太监低声催促着细节,宫女们手捧各式器皿、锦盒穿梭不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花香以及新漆和绸缎特有的味道。

    殿内殿外,装饰一新。大红的绸缎挽成硕大而喜庆的如意结和团花,高高悬挂于朱红廊柱之间和飞檐翘角之下;精致的宫灯换上了崭新的明瓦纱罩,上面精工绘制着“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福寿绵长”等五彩斑斓的吉祥图案;汉白玉的栏杆被擦拭得一尘不染,铺着崭新的猩红地毯;就连庭院中那几株枝繁叶茂的石榴树,也仿佛感知到了这非同寻常的喜气,红艳艳的花朵开得如火如荼,灼灼其华,寓意着“多子多福,繁荣昌盛”。

    今日,是准太子妃夏玉溪的及笄之礼。这不仅是一个少女的成人仪式,更是关乎国体、预示国祚绵延的盛典。

    按周制,女子十有五年而笄,表示成年,可以婚配。而太子妃的及笄礼,其规格之隆重,仪程之繁琐,仅在帝后大婚之下。礼部、宗人府、内务府早已协同筹备了数月,从笄、爵、醴、馔的规制,到乐舞、仪仗、宾客名单,乃至一应器物的纹样、材质,无不严格遵循古制,又极尽皇家奢华,力求尽善尽美,不容有丝毫差池。

    夏玉溪寅时正刻便被锦书和几位从宫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经验丰富的全福嬷嬷轻声唤醒。沐浴的香汤是用玫瑰花、茉莉花、檀香木等数十种名贵香料精心熬制,水温恰到好处。嬷嬷们动作轻柔而娴熟,为她净身、更衣,换上早已备好的、质地柔软洁净的采衣采履。那采衣是素雅的浅粉色,没有任何纹饰,象征着少女的纯真未琢。

    随后,她坐于东房(漱玉轩偏殿临时精心布置的静室)内,焚香静心。室内只点着一对龙凤喜烛,光线柔和。她未施粉黛,长发如墨瀑般披散在肩后,光滑如缎。心口如同揣了一只不安分的小鹿,砰砰直跳,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对繁琐礼仪的紧张,对成年时刻的期待,对父母姐妹的不舍,对未来的隐隐憧憬,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恍惚。今日之后,她就不再是那个可以躲在父母羽翼下、在姐姐身边撒娇的小女孩夏玉溪了,她是大胤朝的准太子妃,即将真正背负起这个身份所带来的荣耀与责任。

    辰时正刻,吉时已到。浑厚悠扬的钟声自宫中高处响起,紧接着,庄严的鼓乐声循次响起,编钟清脆,琴瑟和鸣,箫管悠远,奏响《永安》之乐,喜庆而肃穆的气氛瞬间笼罩了整个东宫。

    赞者(由一位德高望重、儿孙满堂的宗室老王妃担任)身着隆重的礼服,立于大殿东侧,面容肃穆,气沉丹田,高声唱喏:“吉时已至——请正宾入席——”

    殿内观礼的宾客早已按品级次序肃立等候,此刻顿时鸦雀无声,所有目光都敬畏地投向大殿正门。只见一位身着超品诰命服、白发如银、梳得一丝不苟、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