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温暖的四合院(3 / 6)

加入书签

其实这都是一民的功劳,我们?我们就是躺在一民功劳簿上的人。”

    “大家都辛苦了,你们配合一民做了不少事情嘛,我们都看在眼里。”曹禹说道。

    会议结束还不算完,刘一民等人被留下来接受采访,在京的央媒和地方媒体一个不落,排队接受询问。

    刘一民几人轮流回答问题,不过大多数问题都是直接向刘一民提问的。

    “刘教授,您当时写下‘分土而食’和‘土和骨灰合葬’的故事时,心里面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说实话,我心里面非常非常的难受。我是一个相对感性的人,这篇文章写完之后,不只是我,各位代表、岛上的代表都哭了,说明我们都想解决这件事情,我也相信,离解决这件事情不远了。”

    记者的问题都是经过仔细思索的,注重往深挖,而不是像香江媒体那样,注重噱头。

    央视的副台长杨伟光指挥着央视在旁边拍摄视频,等采访结束之后,握住刘一民的手询问他下一期的《青年夜话》他能不能上场?

    “怎么?吴教授讲的不好?”刘一民纳闷地问道。

    “好,很好,讲的红学深入浅出,将课堂上的讲法变了一下,降低了理解门槛。但大家都想听你在新加坡的故事,你要是上了,广播的收听量还得直线上升。”杨伟光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

    “好,没问题。”刘一民笑道。

    “那咱们就说好了,一民同志,我们先撤了。”杨伟光说道。

    代表团的其余人也陆续离开文化部大楼,刘一民坐在夏言办公室里笑嘻嘻地问道:“沈老,老师,我能回家了吧?”

    夏言笑眯眯地看着他:“是不是有什么事儿忘了?”

    “电影。”曹禹提醒道。

    “哎呀,事情太多,一下子没想起来。东南亚福清会馆、中侨电影想跟内地合拍《南侨赤子》,他们愿意拿出来五百万美元,如果不够的话,还可以继续拿钱。”刘一民这才想起来合拍电影的事情。

    “五百万美元?应该够了吧?”

    “不好说,出国拍摄,再到滇缅公路,汽车、人员,条件又艰苦,耗费不小。”刘一民也不敢下包票。

    “合拍,他们想和哪家电影厂合拍?”

    “他们自然是想用闽省电影厂,但是又觉得不够,我提议八一厂出导演配合拍摄。”

    “你觉得谁行?”

    “八一厂的李俊不错,拍战争题材比较有心得,具体您看。”

    夏言将手放在胸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