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燕京市劳动模范(4 / 7)

加入书签

sp;   陈嵩眨眼回应,徐驰也说道:“你放心吧,你就别惦记我了。”

    徐驰知道陈嵩是放不下他,话音落下,拿出手帕给陈嵩擦了擦泪水。

    “一民,辛苦你了,你刚回国,一大堆人要见,还专门跑到医院。”徐驰送刘一民和朱霖走出了病房。

    “老徐同志,你要保重身体,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你尽管开口。”

    老徐乐观地笑了一下,不过沉重的内心让他转眼脸上便是阴云:“有你这句话就够了,忙去吧,文学界比医院更需要你。”

    回到华侨公寓,客厅里坐满了人,刘振云、崔道逸几人已经在等着他了。

    除了来家里祝贺,刘一民手里收到的私人贺电也不少,陆遥、蒋子龙还有余桦等人都发来了贺电。

    陆遥还在贺电里表示自己一定要像刘一民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作品。

    《人生》等作品知名是知名,但是还不够伟大。他对伟大的定义,是至少要获得茅盾文学奖。

    刘一民获得外国文学奖,深深地激励了陆遥,让他再次陷入了疯狂写作之中。

    李书和黄春雨将《血战台儿庄》的单行本样本给刘一民看了看,血色染红了半张封面,断壁残垣和砍断的大刀,简直就是残酷的战场。

    “我们好久没有首印近两百万册的规模了,一民,希望《血战台儿庄》这本纪实文学能够重现当年《凯旋在子夜》的销售盛况。”李书一想到当年抢购的浪潮,双腿就不由自主抖动了起来。

    刘一民笑着说道:“你们印刷之前,肯定对市场做了一次调查,这印刷质量比以前好多了啊?”

    “燕京新华印刷厂印的,他们进口了激光照排印刷设备,再加上这两年纸张技术也在进步,整体的精美程度一下子就提高了上来。”商务印书馆编辑黄春雨解释道。

    崔道逸说道:“咱们《人民文艺》也准备更新排版技术,提高印刷效率嘞。”

    “我们《农民日报》土里刨食的,没钱。”刘振云调侃道。

    在大家笑的间歇,刘一民从书房里将《特赦1959》的手稿递给了崔道逸。

    “回来两天,又写了一本?”崔道逸下意识问道。

    刘一民打趣道:“师兄,我是章鱼?长了八只手啊?”

    “那你这?”

    “我出国之前就写的差不多了,回来补了一个尾。”刘一民说道。

    “又是一篇纪实文学作品。”崔道逸感慨道,接着带着几人开始阅读。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