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天价奖金—十二万美元(2 / 6)

加入书签

bsp;   好在吕同六起来的早,将几人带进了自己的房间。

    两人的房间都是套房,客厅很宽敞,各种待客的设施极为到位。

    “不好意思各位,让大家久等了。”刘一民笑着向大家道歉。

    “一民同志,你从国内赶到巴黎,一路都没停,下了飞机又去参加诺尼诺家族的晚宴,搁在我身上,这行程我自己都扛不住。”驻意大利大使林大使说道。

    “您正当年的时候,体力肯定比我好。”

    “那当然,当年我在察哈尔抗-联的时候,哪有休息的时候,睡觉都得睁着大眼珠子。一眨眼六十多了,快退休喽。不过没想到,离我快退休的时候,还能赶上咱们作家拿到意大利最高文学奖这件盛事儿!”

    林大使是20年代的人,如今六十多岁, 17岁就参加了抗日救国会。

    新华社意大利分社记者傅标远说道:“我们获知这个消息以后,就赶紧通知国内。目前在意大利文学界,对中国文学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潮,在以往可是没这样的盛况。越来越多的意大利读者,开始了解中国。

    一民同志,你没出去,在罗马市区最大一家书店的上面,飘扬着你长宽各20米的大照片呢!”

    “嗯?”刘一民看向意大利出版社的编辑帕斯托雷。

    帕斯托雷得意地说道:“这家书店是我们出版社的直营书店,我们选择了你在法国参加巴黎大学聚会时,向学生挥舞示意的照片。这张照片的魅力十足,灿烂的笑容还具有天然的亲和力。”

    帕斯托雷一说这张照片刘一民便想了起来,这张照片出自法新社的手笔。法新社拍的那么好,刘一民都想收个法新社摄影师当吊坠,给他来个随身拍了。

    帕斯托雷拿出数据说道:“在意大利,你的作品销量已经增长了五倍。诺尼诺文学奖在意大利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诺贝尔文学奖在意大利的影响,尤其这是第一届国际文学奖的颁奖,喜爱文学的意大利人都在关注着。”

    看着上面的数据,刘一民满意的点了点头。此时意大利的电视里面正在播放刘一民抵达意大利的新闻,宝马轿车上,刘一民从车上走下来在镜头面前打着招呼。

    意大利记者称刘一民泰然自若的神情,更像是一个适应了镜头的明星。

    【传统东方文化滋润出的年轻作家,温文尔雅的东方气质,更像是穿着中山装的外交家。】

    林大使笑道:“一民比我更像外交人员,我们这群草鞋兵,穿上西服也浑身不适应。当年将我从宣化调到外事部门的时候,我还闹了很长时间的情绪。一民,在意大利有事情可以找我们使馆,另外我们也跟罗马市政厅、和组委会都提前进行过联络,放心领奖,预祝你在意大利收获满满。”

    新华社的记者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