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豫省讲课(3 / 6)

加入书签

远播。

    文人的表达欲强是一方面,里面能够满足自己的名利欲。

    “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必然是有原因的。我不是说这种不好,好坏当然要多方面看。不少古代名士借此得以出将入相,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造福一方或一国之百姓。

    但现代和古代是有区别,古代在没有科举以前,对于有才华的普通人而言,获得当权者青睐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后来有了科举,但取仕者少。且山高水远,交通和沟通都不便,想靠口口相传的方式将名声传至君王的耳朵里,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

    但一些古怪、狂妄的言论却很容易被人津津乐道,慢慢的就传入君王的耳朵中。

    中国凡是贤能或者想要被人称为贤能的君王,都喜欢干礼贤下士的事情”

    刘一民从古代讲到现在,信息交流和交通方式的改变,普通人的机会增多,文人慢慢的也在发生改变,所谓的狂士开始慢慢变少。

    “我希望中文系的学生要更加专注于学术,更加专注于对国家发展的思考,心沉一下,踏实一下,多发表点务实的言论。

    相信不少人都看了你们师兄刘振云写的文章,深入的去体验,去思考,给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建议。

    一时的追捧能够满足我们的名利心,但我们要思考一下,对社会、对国家有帮助吗?”

    课堂上鸦雀无声,刘一民看了一圈之后再次说道:“各位在中文系,在燕大受追捧的程度再高,也没有我刘一民高,这话大家没有意见吧?”

    台下的学生笑着摇了摇头,孔庆冬撇了撇嘴,也没有说话。

    对文人这种行事思维模仿的最好的则当属网红群体,用各种行为和言论去博出名度,去拼凑兰博基尼的碎片.

    “我认为咱们中文系的学生也要多去了解历史,也要多了解国家科学文化,多了解点社会学的东西,真正去了解国家,了解社会。清谈误国,实干兴邦。”

    课堂外面的铃声响起,刘一民看了看时间说道:“好了,今天课程就到这里,虽然没有讲课本上的内容,但我相信,这堂课对你们的意义不亚于课本上的内容。”

    走出中文系的教室,里面的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动,而是在安静地思考。

    十几分钟后,在第一个学生的带领下,其余人才陆续的离开。

    直到所有人都走了,孔庆冬才开始收拾东西。对别人来说是受教了,对他来说是受“教训”了!

    刘一民回到办公室,没一会儿严家炎就走了进来,问刘一民是不是在课堂上放炮了。

    “严教授,您是在中文系安插锦衣卫了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