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美国民主基金会的拉拢(1 / 6)

加入书签

    百老汇给出的全利润分成标准要高于版权保底加利润分成的标准,演出大获成功且连演不断的话,肯定是全利润分成比较划算。

    要是不达预期,还是保底加版权分成比较划算,至少能拿到一笔保底费用。

    从这方面来说,刘一民跟人艺签订的合同就是保底加分成,只是这个分成是按场次多少钱来算的,不是每次挣多少票钱算的。

    “刘,你选什么样的分成方式?”李聪仁问道。

    刘一民看向李聪仁:“我倾向于选择全利润分成,我相信这两部话剧,在美国一定能够获得成功。不过还是要谈一谈,再聊一聊比例。”

    下午,邦德和米勒再次前来,尼琪因为中国书刊社的事情,并没有过来。

    刘一民笑着问道:“邦德,我想先看看你们的诚意。”

    邦德看了一眼旁边的米勒开始说道:“如果按照利润分成的话,剧场和团队都要进行分成,刘,你能拿到利润的百分之四十。如果是版权费加分成的话,每部可以拿到一万五千美元加20%的分成。”

    “邦德,你能给我讲一下什么叫利润吗?”刘一民问道。

    邦德以为刘一民不懂利润的算法,直起身子讲道:“利润就是总营收减去经营成本,对于话剧的总营收就是票价。”

    “经营成本包括分给剧场和演出团队那一部分了吧?”刘一民漫不经心地问道。

    邦德一时哑然,旁边的米勒搭话道:“这是一个精明的中国作家,邦德,你还是坦诚一些比较好。”

    李聪仁也说道:“刘在美国并非一无所知,他带我了解中国,我也带他了解美国,你们是在欺负他没有专门的版权运营团队。”

    李聪仁的话音落下,邦德立即向刘一民道歉,并重新说出一个分成数字:“全利润分成为50%,版税保底加分成的比例,不能超过25%。刘,对于剧院而言,我们也承担着很大的风险。

    我们的后面有投资人,如果业绩不佳的话,我们也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双方聊了很久,最终将分成敲定在59%,刘一民跟百老汇签订了版权合同,李聪仁找来律师,双方检查了一下确定没什么问题之后,刘一民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邦德握着刘一民的手说道:“刘,希望你能忘了我们之间的不愉快,现在,我们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绿皮书》和《宠儿》在百老汇大剧院上演,我们会为它们找最好的导演和最适合的演员,希望明年你能登上托尼奖的颁奖台。”

    “邦德,希望美国人能从话剧里面感受到力量和爱。”刘一民笑道。

    邦德耸了耸肩没有说话,米勒跟刘一民寒暄了一会儿后,两人带着合同离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