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戏台》(2 / 6)
是高于现行标准,到90年才会跟国家标准持平。
《收获》拿到稿子后,直接给刘一民按照最高的20块稿酬计酬,总稿酬达到了2600块钱一篇。
最关键的是《宠儿》这篇的艺术价值在文学界备受推崇,各地的报社和杂志社争先恐后的进行转载,各家转载稿费的发放标准不一。但架不住转载的杂志社和报社多,转载稿酬达到了两万元。
单篇不加单行本的稿酬能到两万多,刘一民的个人稿酬记录再被刷新,同时也是国内作家的单篇稿酬记录被刷新。
至于其他学者教授研究《宠儿》的文章更是多不胜数,《收获》在刘一民没有参加的情况下,举办了《宠儿》研讨会,南方不少杂志发来的研讨会邀请刘一民都婉拒了。
学界对于20号单行本的发布充满了信心,各大高校和图书馆都将《宠儿》单行本列入采购计划。光这方面的订单,足够人民文学出版社赚一笔了。
人民文学设计的《宠儿》封面,刘一民也看了,这次的设计还是比较符合他的心意。听编辑李书说,社长韦君怡亲自指导封面设计,韦君怡从李书的口里得知刘一民对封面设计和整本书的精美程度有要求后,丝毫不敢怠慢。
生怕这次合作不好,就没有了下次合作。
在韦君怡的指导下,废了三次稿后,最终拍板采用了第一稿。
旁边的朱光遣低头对刘一民说道:“听说咱们燕大的图书馆也准备采购一千册。”
“如果加上单位采购的话,销量肯定更高,毕竟国内的学校和图书馆还是有几百所的。”
这里指的是有实力的学校和图书馆,很多学校的图书馆和地方上的图书馆如同虚设,里面的书都是一些老掉牙的书,问就是没钱。
签完字,刘一民酸痛的甩了甩胳膊,对着旁边的朱光遣问道:“朱教授,身体怎么样?”
朱光遣的身体现在已经不太好了,中文系不打算给朱光遣排课了,在朱光遣的坚持下,只能给他少排课,不再进行高强度的教学。
朱光遣摆了摆手,强撑着虚弱的身体说道:“老头子身体还好,不过终究是比不上你们年轻人。什么叫日薄西山,这就叫日薄西山啊,去年还能骑着自行车到人艺看话剧,今年是不行喽。”
“您什么时候想去,我带着您去。”刘一民笑道。
朱光遣眸中露出喜悦的神采:“等你再写出优秀剧本的时候。”
刘一民扶着朱光遣起身,他来到文研所的办公室转了转,唏嘘道:“我算是知道杨诲去年编教材时是怎么想的了,有太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干,可天不假年啊!”
刘一民陪着朱光遣在办公室里聊了聊,朱光遣对文化保护方面的研究内容非常满意,提出明天要旁听文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