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研究所的构想(1 / 6)

加入书签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智库应该是稷下学宫,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智库则是1980年成立的国家经济研究中心,由一批老经济学家组成,主要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并围绕政策效果进行调查研究。

    之后不少部门都成立了各自的智库,这些智库都属于官方智库。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智库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后世互联网上的不少专家大V都有智库工作的背景。

    夏言不急不躁地在屋子里踱步,刘一民仔细的进行思索,出言询问道:“我们的建制在哪儿?在部里?在社科院还是在学校?”

    “设在燕大,部里直接进行领导。”夏言笑着答道,此话一出口,应该就差不多了。

    “好,不过目前在国内对跨文化进行研究的人还真是少啊!”刘一民答应道。

    夏言听到后转身坐在刘一民的对面:“你一个人顶好几个,你历次做的报告,我都有看,里面的内容都涉及到了国际文化的内容。慢慢来,相信你一定能够搞好。”

    “经费划拨是部里吗?”

    “是部里,不经过学校,直接划拨到研究所。”夏言没说具体的经费多少,经费的划拨跟当年的研究项目和人员编制有关。

    两个人商量研究了一阵后,夏言聊起了刘一民的一对双胞胎:“满月的时候要叫我,沈云一直嚷嚷着要吃席呢!”

    “一定,一定!”

    两个人说着走了出去,拐到严家炎的办公室,夏言对着严家炎讲,让他一定要支持刘一民的研究所组建工作。

    严家炎笑道:“沈老,我肯定鼎力支持,这您就放心吧。”

    夏言在严家炎的办公室逗留了一会儿,就离开了中文系。

    严家炎看着离去的夏言调侃道:“睡好了吧?”

    “严教授,你这是故意的啊,不提前给我说,也不叫醒我。”刘一民埋怨道。

    “我倒是想给你说来着,可是你一副昏昏沉沉的样子,我怎么跟你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你这是爽过头了。”

    刘一民吐槽道:“晚上两个不定时喇叭放你旁边,严教授,我要是能睡好才怪了。”

    “有得必有失嘛,双胞胎,别人一个一个来得怀胎二十个月,你小子这是赚了!”

    严家炎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刘一民一看时间到了中午下班回家的时候了。

    到了办公室收拾了一下东西,骑着摩托车回到华侨公寓。

    还没进门,就听到了哭声。杨秀云正在客厅里面哄老二,朱霖拿着陈佩斯和朱时茂送来的拨浪鼓逗老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