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即将登上中国话剧史教材(2 / 7)

加入书签

nbsp;  评论家李可欢笑着道:“反正都是一民同志写的,一民同志是如今文坛结出来最大的一颗硕果啊。”

    “同志们,咱们还是谈《天下第一楼》吧!”刘一民说道。

    会议室内,大家听到刘一民这样说,话题终于回到了正题上。

    评论家童道明讲出了自己对《天下第一楼》的理解:“这部话剧是从话剧界对‘新戏’的推崇中走出来的,这说明我们的老戏也能获得成功。

    咱们对‘新戏’的推崇,也不能忘了老戏。我们研究《天下第一楼》,也不能只谈论《天下第一楼》。我们要聊作者的创作思想,要聊一民的《时代三部曲》,要聊老舍先生的《茶馆》和《龙须沟》后的传承,要聊一民文学血液里不断奔涌的现实主义生命力。”

    童道明说话时带着苏南口音,因为苍老声音略微有点沙哑,听起来却不刺耳,反而是清晰耐听。

    老头一连说了几个句子,层层递进,说到最后脸颊充血泛红。

    童道明去苏联留过学,他的话剧思想里面有很深的苏联烙印,比如最喜欢的是契科夫,喜欢人艺从外国学习到来的“新戏”(采用外国流行的叙事方式)。

    《天下第一楼》的成功,让他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戏的魅力。

    “《天下第一楼》排练的成功,标志着我们的编剧和导演技术又达到了一个成熟期。人艺靠这个话剧,再次稳固了在话剧界的地位。”林可欢说到最后激动地拍了拍桌子:“立住了!”

    于是之扫视了一眼全场,最后冲着童道明笑道:“刚才老童说的我很赞同,当年《狼烟北平》出来的时候,我就有《茶馆》的感觉,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狼烟北平》和《天下第一楼》,《传奇大掌柜》次之。”

    《文艺报》的冯木笑着说道:“《狼烟北平》当时我也看了三遍左右,文三儿这个人太有特色,值得去仔细的研究。从《狼烟北平》到《天下第一楼》,表明了一民同志写作不是旁观式的,是真正的融入到了人物和时代的命运里面。

    对生活的观察和时代的透视达到了一种入微的地步。”

    刘一民坐在曹禹旁边,拿着笔无聊的在本子上画来画去。听到这些话,刘一民也不好意思抬头,怕忍不住笑出来,他得扮做宠辱不惊的大家风范。

    曹禹瞥了一眼刘一民写的东西,老脸差点绷不住。

    【童:已夸、冯:已夸、田本相:没夸、杜清塬:一言未发】

    没发言的下面画着重重的圈,搞得跟生死簿一样。

    曹禹将目光收回,加入了夸刘一民的讨论场,现场讨论的氛围更加的热烈和融洽了。

    会议的服务人员,时不时地走进来给大家倒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