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老首长的羡慕(1 / 6)

加入书签

    书房里,徐驰对《传奇大掌柜》点评了许久。除了故事情节的设计外,他对于刘一民在文章中对北平酒楼名菜的描写也很推崇。

    用徐驰的话就是这文字有味儿,没吃过的人读完就知道“葱烧海参”是什么味儿了。

    “一民啊,你对生活的观察绝对不是一个旁观者,你是一个深入生活的洞察者。”

    徐驰夸赞完刘一民的文章,开始讲自己目前对于写作的想法和态度。

    “我跟你一起从法国归来后,就深知我们跟西方世界的差距,现代化方面我们落后很多。我准备把我之后的写作精力放在科学上面,文学是感性的,科学是理性的,我希望将理性的科学传达给广大民众,提高大家对科学的认知,你觉得怎么样?”徐驰虚心求教道。

    刘一民首先对徐驰有科普这份心表示赞扬,但又提醒道:“普通民众缺乏理工科的知识储备,太‘科学’的文章大家是看不进去的,只会觉得枯燥无味。

    老徐,你不能迈入纯科学写作的思维胡同里。”

    徐驰晚年对科学写作的执着,也是他晚年悲剧的一个因素之一。

    过于理性的写作思维,让他的文章成了“硬科普”,普通人看完之后难以理解,觉得枯燥无聊,除了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外,不会有普通人追捧徐驰的文章了。

    《哥赫巴德的猜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时的争相阅读的名篇,那是因为将“陈景润”这个人给写活了,更多的是对陈景润科学精神的追捧。

    一旦从“科学家”转变到“科学”上,那读者将会大为减少。

    徐驰这个人对纯文学的追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鄂省81年创办的《今古传奇》作为通俗文学的代表杂志,作协和文联分家的时候,有意见准备把《今古传奇》给作协。

    徐驰作为作协的领导,直接将《今古传奇》拒之门外。

    刘一民认真地给他分析了一下《哥赫巴德的猜想》能成为现象级报告文学作品的原因,以及讲了讲“纯科学”文章的阅读门槛。

    给徐驰端了一杯咖啡,看他在思索,刘一民继续说道:“老徐同志,你的思想很危险啊。”

    “哪里危险?”徐驰觉得刘一民说的有点过于夸大,甚至有点上纲上线了。

    “精英文学主义。文学也是思想教育的一种,既然是思想教育,我们应该去寻找最广大的读者群体。你如果这样做的话,会脱离最广大的读者群体。”刘一民毫不客气地说道。

    徐驰想说什么,又被刘一民给打断了:“老人家说过,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如果被敌人占领了,那我们只能听到全世界对我们的否定。”

    “一民,你觉得我的文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