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让子弹飞一会(7 / 8)
nbsp;刘一民走进书房,老首长正在批阅什么文件,看到他后将文件放在了柜子里面。
“你这前几天在报纸上骂的很凶嘛,这说明我们国家目前确实有这样一股子人,心向西方,恨不得认贼作父。”
老首长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愿意主动将双手举到头顶。
“我们以前想了那么多办法,可就是没想过投降。现在这人啊,不知道怎么想的。”
“很正常,不管什么时候都有这样一群人。当然,我们也要谨慎,是西方故意在国内如此宣传。”
老首长听到刘一民的话皱着眉头说道:“咱们这媒体都是咱们自己的,西方借用我们的媒体,应该不会吧?”
“老首长,向钱看的风气越来越浓,身子不动,但屁股挪一挪,偏一偏还是能做到的。”
刘一民坐在椅子上,一边讲一边演示了一下。
“唉,这群人真是可恶!我们不能为了建二层把地基都扒了,是该积极行动。你的这本,也是我们的行动之一嘛!”
老首长说完,指了指秘书端过来的茶让刘一民喝茶,自己先看。
《横空出世》这本刘一民写了约九万字,九万字看完最快也得两个多小时。
看刘一民无聊,老首长对着外面说道:“小李,带着一民同志去看电视,或者你们两个找点事情做。”
“去吧,我看完叫你!”
刘一民一个人坐在电视前,看的是一个东欧和苏联拍的传记片《卡尔·马克思的青年时代》,长达七集。
这片在中国上映,也是中苏关系缓和的一种标志。
苏勋宗勃列日涅夫去年去世,中苏关系开始出现转机。
这片子倒是能补一补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知识,由于比较考究,对于后世研究马克思主义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
看到马克思流亡的时候,老首长走了进来。
“写的很好嘛,我看呀,你这是要让老张得意了,他看到里面的冯石就是看到了自己,让他沾了大便宜。科学家陆光达和冯石是里最有魅力的人,尤其是那句‘NO,去你妈的’,听着都来劲。
你准备发表到哪家杂志上?”
“根据我的习惯,应该在《收获》上!”
“习惯?”
刘一民给老首长讲了讲《收获》和《人民文艺》的故事,老首长听到后笑道:“你这小同志,投稿也讲究个雨露均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