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首批文物返还(1 / 5)
文化部会议室内,伴随着汪阳和刘佩然的急眼,整个会议室的气氛微妙了起来。
以两人的身份不至于如此失态,不过想通过此表达强烈的不满向部里和中影公司施压而已。
平日里都是称呼“周杨同志、夏言同志”,今日直接大喊“领导”,声音中好似有满腹的委屈。
周杨和夏言暗道今天不应该召集这个会,本意是通过看片会加上拷贝订购,做一次宣传。
现在好了,成了汪阳和刘佩然的哭诉大会,两个人不表态好像也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关键是这态度也不是那么好表啊。
八一厂和北影厂总共投入了一百万,但是实际最后的拍摄经费并没有用那么多,只用了五十万。
按照目前的分成政策,一部电影最多能卖108万。120个拷贝以内的电影,中影按照一个拷贝9000元付款,最多就是108万。
而最好的电影(超过120个拷贝),中影就不再根据拷贝付款,而是以99万元的统一价格。而最差的电影,只要通过审查,也要以99万元付款给电影厂。
之所以如此,就是靠国家政策调节,用好的电影利润去补贴垃圾电影的造成的中影亏损。
因此电影厂很少拍超过百万成本的电影,两家电影厂将投入的经费设置到了100万元。做好了不怎么挣钱的准备,两家大成本制作,一方面是出于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是想树立电影厂的形象。
另外,真要是亏了,联手跑到文化部哭点补贴。
可是拍摄的时候才发现,部队实在是太支持了,真金白银支持,给两家电影厂省了五十万经费。
按照现在算,一家能拿到24.5万元的利润。
现在看到中影能挣这么多钱,两家怎能不眼红。中影总经理丁达明见状,也委屈地说道:“从1980年以后,中影公司的利润就下降到了8.12%,这两年更是亏损。
你们的电影要是都能拍成《凯旋在子夜》这种高质量片子,就是给你们一家一百万利润我们都愿意。
一年卖了四五个拷贝的电影,你们也怎么好意思拍出来的?”
听到对方反唇相讥,汪阳立即说道:“一些片子是政策片,拷贝卖的不好,跟我们没关系。要是把拍摄权和发行权都给我们电影厂,保证一年上缴的利润比你们中影更多。”
丁达明拍了拍桌子:“那这样,部里面也听听我们的苦,国内现在电影一年利润接近十亿,中影拿了多少钱?我们是不是可以提高拷贝的价格,将利润重新分配一下。我们的利润除了保持中影运营,大量交给了部里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