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雷场相思树》青出于蓝(1 / 5)

加入书签

    不只是刘一民,旁边的一些首长更是如此,毕竟年纪大了,大家一边看话剧,一边通过低声聊天转移注意力。

    “一民同志,你在前线呆了几个月,从旁观者角度看,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老首长笑呵呵地问道。

    “我在前线呆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问题嘛!”刘一民重复了一句,给自己争取了一些思考的时间。

    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和加上老首长的在军队的地位,刘一民快速的整理着回答思路:

    “问题肯定是有的,不管是什么事情都会有问题的存在。咱们的战士很英勇,但是我也看到了国防科技在战争中的威力,可以有效降低战士们的伤亡。”

    “你仔细讲讲,讲错了也不要紧!”

    刘一民讲了几点军内普遍有共识的几个问题,最后将问题又转回到了国防科技上面。

    “一些先进的武器咱们战士操作并不熟练,导致很多时候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作用。目前咱们国家的一些国防技术设备,跟外国还存在差距,这是历史造成的差距,还得追赶。

    装备背后的几个问题,我觉得还是值得重视的。”

    “什么?”

    “我觉得第一个是作战理念,我在美国电视上看到他们的军事专家在讲军队信息化建设,各兵种联合作战。未来战车和军机的速度越来越快,各兵种之间的配合十分重要,通信要做到畅通同步,要不然军机在这儿,战车在那儿,协调不好就起不到效果。

    当然我不太懂军队,至于军事理念孰优孰劣,还得部队进行专业研究。

    第二个就是技术人员的待遇,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物价上涨,我觉得要提高军事科研人员的待遇,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咱们的战士很可爱,军工科技人员同样如此,以前他们吃糠咽菜研究原子弹、卫星,现在改革开放了,社会上都有人谈,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他们的待遇也得跟上。”

    老首长点了点头说道:“是啊,咱们的科研人员很可爱,大戈壁一去就是十几年,隐姓埋名,顶风冒雪,吃糠咽菜,我长期负责国防科技工作,知道他们的艰难。尤其是自然灾害时期,他们的艰难生存,却从来没耽误过科研工作。

    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英雄,无名英雄啊!掐指一算,距离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已经快20年了,他们的故事已经埋藏了快20年了,我想应该让人们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事了。”

    刘一民正准备接话,旁边的魏巍用胳膊捅了一下刘一民:“首长,一民,要领奖了!”

    主持人在台上念道:“1982年总政优秀剧本一等奖,获奖作品《凯旋在子夜》。这是一部深受军内外同志们认可的优秀作品,话剧的同名创新了军队题材的写作方法,讴歌了战士们的大无畏精神,激发了全国上下爱国爱军的热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