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两弹一星——钱老来信(月底求月票)(4 / 5)

加入书签

; 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聊了两个多小时,刘振云将笔盖上起身说道:“好,今天先到这里,我挣稿费去了。”

    “大志和学勤最近怎么样?”

    刘振云酸溜溜地说道:“大志一张报纸一杯茶,单位一坐一整天。听说他们单位因为他是燕大大学生,都要给他分房子了。羡慕死我了,早知道不在燕京了。住房太紧张,单位挤压的人多,加上老员工从四合院腾退,也得安置,轮到我猴年马月了。

    至于学勤读研究生,也挺好的,中文系说忙也忙,想闲也就那回事儿!”

    “你虽然没房子,但你也忙啊!”

    刘振云:“.”

    “哈哈哈,别心急。大志清闲可不一定有你开心,咱们这代大学生,谁愿意闲下来当个改革开放的旁观者呢!”刘一民拍了拍刘振云的肩膀鼓励道。

    “那是,大志时常觉得没意思,宁愿到县里面当个科员跑来跑去!”

    经过报纸的宣传,刘一民这个典型也彻底的树立了起来,学习刘一民在年轻人中成了一股热潮。

    也有人看到了机会,一些仰慕西方的年轻诗人作家,在暗自揣摩,外国的大学能给刘一民十五万美元,那自己值个几万不过分吧!

    自从新诗人跟刘一民一战之后,加上民间诗刊《今天》等一众杂志被关停,新诗人一蹶不振。除了极个别的例如舒婷等名声较大的外,很多都没了影响力,日子过的并不好。

    心中也藏着对刘一民的怨恨,殊不知刘一民这也是救了他们。要不然在接下来的1983年下半年,他们的日子可不会好过。

    1983年的一月,是属于刘一民的一月,是属于《雷场相思树》的一月。

    《雷场相思树》自从发表以后,销量就一日千里。第一个星期就卖出去了四十万册,报纸和杂志社纷纷转载。

    借着《雷场相思树》的火爆,刘一民在《中青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雷场相思树》的评论文章:

    《真正值得骄傲的年轻人是他们,不是我,我只会动笔杆子和嘴皮子》。

    《人民文艺》的杂志和《中青报》的报纸同时被送到了前线,战壕里的战士们在炮火的间隙,津津有味地讨论着报纸上面的内容。

    有见过刘一民的战士,正在跟新补充上来的战士讲刘一民。

    “刘一民同志年纪轻轻的,跟你一样,说话和气,口袋里常带着烟,他自己不抽,全是给咱们战士的,他还替我写信嘞!”

    见新补充上来的战士不相信,老兵冲着旁边的战士喊道:“喜子,你给这新兵蛋子讲讲,我有没有诓人?”

    喜子扶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