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越南人抗议(4 / 5)
sp; “刘,参加签售会的除了读者之外,还有一些哥伦比亚大学下面的文学院的教授,他们会提问交流一下。”
“好,没问题!”刘一民自信地说道。
尼琪.诺伊斯预计这次签售会,到场的读者会有八百名左右。
“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不错,我们邀请了记者做宣传,我们这边签售会一结束,各个书店开始同步销售。这是我们最新的样本书,增加了一个腰封!”
刘一民接过腰封,腰封上面写着“1982年欧.亨利文学奖一等奖得主——一民.刘”。
除了这一行大字之外,还有许多的小字,例如此书中国半年销量达500万册等。
“这设计的很精美啊!”陈元拿着腰封说道。
“以后我们的书也可以采用这种嘛!”
徐驰说道:“这对咱们国家来说,有点浪费,更多的纸张还是用到内容上比较好!”
腰封大量使用是在日本,九十年代左右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大量使用。
到了体育馆外面的时候,路已经被围死了。越南的学生闻声而至,举着抗议的牌子。
这些越南学生,大部分都是南越官员后代,南越政权结束后,来到了美国,还有一些当时为美军服务的越南人后代。
除了他们,还有一些少数族裔喊着支持的口号。
在一片抗议声中,代表团一行人走进了体育馆。体育馆里面已经坐着不少人了,刘一民在尼琪的带领下坐在了前排。
这是一个室内的体育馆,前排放着一摞摞的《凯旋在子夜》,巨大的宣传海报放在体育馆的两边,外面抗议的声音不时能够传进来。
等签售会开始的时候,四周的座位上已经坐满了人。尼琪率先上台向大家介绍刘一民,介绍《凯旋在子夜》。
“让我们欢迎《绿皮书》的作者、燕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一民.刘!”尼琪.诺伊斯向刘一民伸出右手,热情地邀请他上台。
在掌声中,刘一民走上讲台,拿着话筒开始了他的开场白。
“大家好,我就是美国报纸上写的那个‘来自东方的年轻人’,《绿皮书》这本书写作的灵感是来自燕京大学的美国同学,他参过军,是一名白人,信奉种族平等。
我们互相学习,交流两国的历史文化”
刘一民讲完《绿皮书》就开始讲《凯旋在子夜》。他并没有直接讲《凯旋在子夜》,而是从越南进入柬埔寨,各国的留学生反应开始讲。
中美之间文化不同,如果单纯讲《凯旋在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