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美国并不美(1 / 5)
他们入住的公寓是一栋老式公寓,条件并不是很好。文学奖的组委会的招待部门给获奖的作者安排的有专门的住宿,不过刘一民觉得没必要自己单独折腾,于是也就住在了这里。
公寓的楼下有一个咖啡厅,在爱德华的带领下,刘一民跟当地的几个记者见了一面。
咖啡厅内,爱德华向刘一民依次介绍:“这位是《纽约时报》的记者琼克、这位是《经济学人报》的记者尼拉、这位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艾德、这位是”
刘一民一一跟这些记者握手,并笑着跟他们打招呼。
“刘,感谢你为美国人带来了精彩的文学作品,里面的和解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美国人学习。你来到美国,感觉美国怎么样?”《经济学人报》的记者尼拉笑着问道。
“美国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国家!”
“对比中国呢?”
“中国对我来说当然更好!”
《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艾德笑道:“哦?可是中国的经济还很落后,很多中国人来到美国之后,他们都不想离开了!”
“我相信更多的中国人想的是如何学习先进的经验回去建设祖国。我们现在物质跟美国有差距,但是我们的精神非常富足,我相信有一天,我们的精神和物质都会得到极大的丰富。
等到那个时候,我们希望美国人民的精神也能够富足起来!”
刘一民淡淡地说道。
爱德华见状,插嘴道:“我见过很多来美的华人,他们比美国人勤劳,一些学生学习也更为刻苦。嗨,伙计们,你们不是要约稿吗?”
几个记者纷纷提出自己要约的内容,《经济学人》和《华尔街日报》更关注的是目前国内经济方面的开放政策和营商环境。
《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关注的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刘一民来到美国的感受。
几个人纷纷留下了电话,并提供了各自报社的特约稿件标准,最多的《纽约时报》给出了千字150美元的标准。
送走了几个人后,爱德华看向刘一民说道:“刘,听说你到过战场?”
“爱德华,你怎么知道?”
爱德华耸了耸肩:“我跟尼琪可是老朋友了,很早以前,我家就是中国书刊社的忠实订阅用户。我的父亲曾经参加过你们中国举办的运动会?”
“运动会?”刘一民想了半天没想到是什么。
“北韩!”爱德华提醒了一下。
刘一民才恍然大悟:“你父亲在朝鲜参过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