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朱霖收税(2 / 5)

加入书签

    “同学们,各位教授,我虽然长时间在南方工作,但燕大和燕大的课堂对我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32年的时候,我就是老燕京大学的学生。这几年,我也经常来到燕大找朋友。

    但站在燕大的讲台上,说实话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其实啊,报告文学的写作,不用请教我,你们的刘教授就写的很好。”

    徐驰看向刘一民,得意地说道:“不过,你们刘教授的报告文学是跟我学的,现在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他的《中国姑娘》我就非常喜欢看,写了女排姑娘的韧性和血性,还通过捐款帮排球队建了新场馆,这是我不敢想象的。”

    徐驰做了一个开场白之后,就正式进入了讲课的环节。徐驰在鄂省的时候,也会到大学讲课,这些对他来说并不难。

    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燕大的学生提问的问题可能更加的刁钻。

    一小节课讲完,学生听的是意犹未尽。徐驰只好站在台上,回答了大家几个问题。

    回答完之后,其中一名学生举手问道:“徐驰老师,最近有没有新翻译的著作?”

    “最近正在翻译《托尔斯泰传》,估计明年就可以出版,到时候大家可以看一看!”徐驰笑着说道。

    “徐驰老师,为什么您的外语水平这么好?”

    徐驰得意的翘起嘴角,笑眯眯地说道:“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上学的时候喜欢翻英语字典,翻着翻着就学会了!后来啊,学法语,比英语还简单,没怎么翻字典,就学会了。”

    刘一民看到旁边的吴组缃和严家炎两人,听到徐驰的话,脸上的肌肉都抽了抽。

    台下的学生嗷嚎一声,也没有再继续提问的兴趣了。

    刘一民暗暗给老徐同志竖起了一个大拇指,不过这倒不是徐驰故意这么说,他的外语的确是无师自通,通过翻字典学会的。

    课堂结束,徐驰到系办公室,跟几个老教授打了一个招呼。

    严家炎将徐驰和刘一民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严家炎笑着冲徐驰说道:“徐驰同志,一民,你们一起去美国,我就放心了!你们两个,毕竟有合作的经验嘛!”

    临近出发,严家炎又嘱咐了刘一民几句。并拿出了一张兑换美元的证明,上面盖着教育部的公章,刘一民拿着这证明直接到可以兑换外汇的银行兑换就行。

    上面的额度只有500美元,好在文化部也给了刘一民批了700美元的兑换额,文化部另外给每人发放了50美元当做零用。

    因为是组团出访,置装费必不可少。距离刘一民上次出访法国已经满三年,所以又领到了200元的置装费。

    如果距离上次出国满一年的话,那只能领取100元置装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