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雷场相思树》(4 / 6)

加入书签

p; 吴组缃闻言来了兴趣,搬着凳子做到了刘一民桌子旁边问道:“我能看一看吗?”

    “吴教授,我说不能的话,您能搬着凳子回去吗?”

    吴组缃翘起二郎腿,拍了拍自己的老BJ棉布鞋:“来都来了,哪还有搬回去的道理?”

    “您看吧!”

    刘一民走过来,将稿子递给了吴组缃。吴组缃抿了一口茶,老神在的看了起来。

    “这名字有那么点意思!”吴组缃说完就不再言语,开始认真的朝下面看去。

    这屋子除了刘一民,其余的都是老教授,年纪大了就畏寒,煤球炉子早早的就开始点上了。

    不过这时候还会时不时打开通风,所以屋里面味道不是那么浓,等到屋子里煤气冲天的时候,刘一民估计平时就不会坐在这里了。

    煤球炉子的味道哪儿有暖气舒服啊!

    吴组缃看稿子的时候,刘一民开始写《绿皮书》的话剧剧本。等到几个小时候,吴组缃才从座位上站起来,笑着说道:“好作品呐,和《凯旋在子夜》一样的好作品。”

    其余的几个教授看到这个情况心里面痒痒,也都走了过来,询问是什么作品。

    “也是写前线的,不过这人物主题跟咱们大学很符合啊!一民,你这思路,好像永远不会枯竭!”吴组缃感叹道。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在前线待了几个月,总的有点想法。别看咱们恢复高考才几年,前线已经有许多的大学生啦!”

    刘一民起身给自己的茶杯倒了一杯热茶,站在办公室中间说道。

    王瑶说道:“是啊,年轻人永远是一个国家最热血的群体!”

    “老师,我听学生们讲,一民在课堂上讲了一句话,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在改革开放之时,年轻人是接受外部信息最快的一个群体,但同时也是最迷茫的一个群体。”教授孙玉石说道。

    孙玉石教授是王瑶60年代教过的研究生,平常一直称呼王瑶为老师。

    “有点意思,年轻人热血,也不妨碍他们迷茫。一个群体,是有多样性的。”

    王瑶说完,开始拿着刘一民的手稿看了起来。

    “《雷场相思树》,名字是既豪壮又婉约啊!”

    几个教授相视一笑,有人说道:“这是辛弃疾和李清照的合体呀!”

    吴组缃接话道:“李清照的婉约,可是婉约里面带着男子气概,柔情中有轻狂、婉约中见豪放。要是一位男儿,不能成为岳飞,也能成为一报国将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