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女排的报告文学(1 / 6)

加入书签

    女排目前的集训中心并不在燕京,从79年之后,集训就到了郴州。

    78年,国家体委提出要打好“三大球”的翻身仗,排球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要到燕京之外寻找专业的场馆,静心训练。

    “三大球”的翻身仗,打了几十年,除了排球之外,另外两大球仍然不尽人意。

    尤其是足球,提起骂G足,全世界人民都没矛盾。

    郴州主动提出建立排球训练基地,说是基地,条件并不好,场馆是竹棚馆,四面漏风。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女排参加了世界杯,连战连胜,夺得了冠军。

    郎平见有人指她,立即瞪了回去,看到是张暖忻后,才微笑回应。

    旁边有人问,站在张暖忻旁边的男同志是谁,穿的人模狗样,甚是精神和英俊。

    “像是在报纸上见过,但记不起来了。”副攻陈亚琼顶着一头烫发,对着旁人说道。

    随着国家体委的人到齐,女排“魔鬼教练”袁伟民主持会议,将来的人进行了一一介绍。

    “导演张暖忻同志!”

    “作家刘一民同志!”

    “《光明报》记者.”

    几个女排姑娘将目光放在了刘一民身上:“他就是刘一民啊,我看了他的,刚才没认出来!”

    “训练那么忙,还!”

    “那我也没耽误训练。他前几天在《中青报》上写了一篇夸赞咱们的文章,叫做《风雨彩虹,铿锵玫瑰》,说我们是在大阪绽放的中国玫瑰,瞧瞧,人家比喻的多好!”

    台上袁伟民在讲话,女排的姑娘们低声讨论了起来。也有大姐低声“咳嗽”了一声,让他们注意一下。

    这届女排最小的两个人是郎平和梁艳,20—21岁,年龄最大的已经在27岁,普遍24岁左右。

    “刘一民去过我们成都采风噻!”川妹子梁艳笑着说道。

    袁伟民讲完之后,就是体委的领导讲,并且带来了上级发过来的贺信,对女排的胜利表达了高度的赞扬。

    实际上上个月18号,女排回京当天,就举行了盛大的接机仪式。

    袁伟民指导在台上表示,以后将更加的努力训练,再创新高。

    接下来是茶会环节,袁伟民走到刘一民和张暖忻旁边笑着说道:“张导,刘作家,希望你们文艺界以后能对我们女排的工作多多支持啊!”

    接着又专门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