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塞罕坝(3 / 5)

加入书签

    “老皮,我还以为你不准备回来了。再过一个多月,塞罕坝可就要下雪了,那时候就不适合采访了!”刘一民打趣道。

    “你们的南方跟北方相比,太不一样了,我好像在两个世界里面穿梭。”

    “北方和南方当然不一样了,你们的里昂和巴黎也有不同,只不过你们的法国太小了,差异也很小。”

    “不不不,我是在说人们的思想。”

    “老皮啊,人们的思想是跟地理环境和历史分不开的,南方沿海和江浙自古以来经商的传统就重,在宋朝,我们的南方沿海的人民已经有了成熟的海外贸易体系。

    现在有了政策,南方的商业自然也就快速发展了。老皮,你要是商人就好了,你要在南方投资建厂,我相信,若干年后你一定会在中国挣到钱!”

    现在沿海地区吸引的外资,大部分都是“三来一补”工厂(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技术水平低。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路得一步一步走。

    “但是不可否认,你们的政策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皮埃尔说道。

    “只要改革开放的决心在,这些政策都会变的。中国人相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句话我会放进我的报道里的!”

    “哈哈哈。”

    八月一号,这个特殊的日子。刘一民和新闻司的杨志、皮埃尔和于佳佳、另外还有一名林业部的同志。一行五人朝着塞罕坝而去,在塞罕坝他们预计呆一周的时间。

    法国出版社的马赛丹尼已经离开了中国,他跟姚雪垠也签订了《李自成》在法国的出版合同。

    徐驰凭借着在法国跟刘一民学来的斗争经验,联合姚雪垠一起,把版税提高到了百分之十二。

    姚雪垠来信感谢刘一民的引荐,让本书得以跟法国的读者见面。

    至于挣钱嘛,老姚同志肯定不好意思讲!

    “一民同志,你看我对章华妹的采访,构思的怎么样?”在火车上,于佳佳笑着问道。

    “正在写,写个短篇,估计很快就能写完。”

    “是嘛,到时候一定看看!你一般不是写中篇吗?怎么想着写短篇?”于佳佳问道。

    “也不能根据习惯,得根据故事情节。单一人物在短时间内,人物和环境的变化有限,写的太长了,就真成了补老太太袜子的了!”刘一民看着火车外的的风景转变。

    旁边的皮埃尔听到杨志的翻译,好奇地问于佳佳是什么采访,两个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