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塞罕坝(1 / 5)

加入书签

    八一电影厂,刘佩然的办公室内,刘一民将改好的剧本交给了刘佩然,并询问他有什么需要改的地方没有。

    “写的又快又好,来部队吧,到八一厂大展拳脚,我相信依你的才华,以后不说当厂长,反正啊,当个副厂长是没问题的。”

    刘佩然看完之后,对着刘一民画起了大饼。

    可惜这饼刘一民不吃,而是笑着让他看起了本子。

    刘佩然拉着刘一民走进电影厂的会议室,八一厂的会议室跟北影厂相比,多了几分军队的肃穆。

    会议室里,八一厂的导演和文学部的编剧,对着剧本讨论了起来。

    电视台的人只是出钱,具体的操作和拍摄,完全八一厂做主。

    几个人看了看,都没有看出什么问题。

    在这里刘一民见到了几个年轻的导演,都是刘佩然拉来走个流程,学习经验的。

    现在老导演能拿到片子拍,年轻一代的导演,大多数只能混个助理导演或者副导演。

    像黄祖默,有了《庐山恋》这样的代表作品,还只能跟在谢晋后面当个副导演。

    卫廉,73年加入八一厂故事片部,后来获奖无数,擅长拍主旋律电影。《雷场相思树》《挺进大别山》等都拍的非常不错。

    华表奖和金鸡奖拿到手软。

    现在也只能坐在角落里,时不时试探着举下手,做一个发言。

    “这位是李淡宁,淡宁你讲一讲!”刘佩然说道。

    “刘厂长,刘一民同志,我举手是想说,剧本写的没什么问题,故事情节和节奏把握的十分紧凑。都说刘一民同志编剧和写得好,今天一见,果然如此!”

    刘佩然挥了挥手让李淡宁坐下,心想这年轻人也太想进步了,心里面画上了一个叉号。

    刘一民倒是打量了几眼,李淡宁,这位同志的女儿可是如雷贯耳啊,大名鼎鼎的李小路同志。

    很多影视圈的明星,仔细一扒拉,很多人家祖辈就是干这个的。只不过祖辈叫文艺工作者,自己被称作明星。

    北影厂有一大批厂二代,八一厂自不用说,肯定也有。

    卫廉提出了几点意见,就是拍摄的思路和手法问题:“我到人艺看了话剧,又看了剧本。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不能把《狼烟北平》拍成苦情戏。

    以文三儿为代表的黄包车车夫,苦吗?肯定苦,但是这是我们的视角。他们呢,也苦,但是忙于生计的时候,他们已经忘了苦了,他们只有生存,不停地拉车,哪有功夫停下来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