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茅盾去世(4 / 5)
因为电影的事情,散文缓了一天才交给崔道逸。他先去了一趟人民文学出版社,将给徐驰写的序交给了他们。
李书看到刘一民,亲切地拉着他,争取希望争取到下一次的出版机会。
刘一民握着李书的手,深情地告诉他自己是不会忘记他的,让李书同志开心地差点蹦了起来。
《人民文艺》编辑部,崔道逸一脸陶醉的欣赏着刘一民的散文,刘一民看着他的样子,打趣道:“师兄,你这表情是不是职业病?”
旁边的许一冲着刘一民说道:“一民,这不是职业病,编辑的职业病是这个!”
【许一黑着脸皱着眉头说道:“再改改吧!”】
“老崔这是觉得你散文写得好,看着是一种享受!”旁边有编辑说道。
刘一民觉得崔道逸这个表情,是无形中的对作者的一个鼓励,具有精神PUA效果。
崔道逸拿下稿子,冲着刘一民说道:“你猜对了,我这招叫做怀柔!不过你写的确实好,唉,我也想骑着马在草原上狂奔,娓娓道来的感觉,不知不觉就能看进去了。”
“加上藏地采风故事的稀奇性,还有徐驰同志的报告文学作品、《红河谷》和《山高水长》的相互支持,这散文我相信会有非常多的读者。”
许一插嘴说道。
不过这次崔道逸提出了几个地方跟刘一民交换了一下意见,刘一民修改了一下一个段落的行文逻辑。
“卓玛这个姑娘,让我想到了军艺的舞蹈——《草原女民兵》。说的我又想看了,改天找个朋友弄张军艺的票,过去看看。”
其余的几个编辑,纷纷让崔道逸帮忙搞几张票,崔道逸赶紧拒绝,自己还不一定能弄得来的。
“陆遥的《人生》还没有发表吗?”刘一民问道。
崔道逸笑着说道:“下个月刊发,稿费在他过年走的时候已经发给他了。你今年走的早,他呀等你一离开燕京,就在燕京待不住了,改完就走了。
最近又在思考题材,我去信给他沟通几次了,可惜都不行!”
“我看这《人生》写的不错,师兄你给人家提高稿费标准了吧!”
崔道逸说道:“那还用说,我给稿费从来不吝啬,就算是新人,只要稿子好,稿费也给的高,你就是最好的例子。陆遥稿费按照最高的标准千字10元结的,总共十三万字。另外还给了几十块钱的补助,这已经是很高的收入了。
但是我看陆遥啊,是狗窝里存不住馍馍啊,花钱大手大脚的,走的时候,还问我去哪里能买到咖啡?咖啡啊,那玩意儿,我闻一口都觉得贵!”
“所以我
↑返回顶部↑